返回第32章 义气帮的惦记  乱武从拜入武馆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2章 义气帮的惦记 (第2/3页)

,但论起味道,还真未必能强过自家养的走地鸡。

    中午,院中拉开方桌,桌上摆着一大盆炖鸡,汤汁浓白,飘着葱花,香气在院子里弥漫。

    一家人围着方桌坐好。

    杨景、杨安两个小辈坐在祖父两旁。

    杨老爷子拿起筷子,在盆里把鸡腿夹给杨景,想了想,又放下筷子,用勺子给旁边的杨安舀了两勺汤,“小安,你也吃。”

    杨景嘴角不由微抽。

    也就是自己这个堂哥人老实,还招呼着杨景多喝点鸡汤。若是换做旁人被老爷子这么区别对待,还不得气死,关键这还是伯母养的走地鸡。

    “景儿,快吃,补补身子。”祖母秦氏看着杨景,眼神里满是疼惜,自己夹了一块鸡皮,小口的嘬了起来,慢慢嚼着。

    母亲和伯母薛氏也都一样,筷子大多在青菜盘子里动,偶尔夹块鸡肉,也都往孩子们碗里送。

    杨景看在眼里,心里发酸。

    他知道家人的习惯,好东西总想着留给他,劝也没用,便没多说,只是用筷子给杨安夹了几次肉,“哥,你也多吃点,锤炼气力更需要补充营养。”

    杨安闷头接着,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地说了声,“嗯,谢谢景弟。”

    饭吃到一半,祖父杨老爷子放下筷子,抽了袋旱烟,慢悠悠地开口道:“景儿,你在城里,就没遇到个合心意的姑娘?”

    杨景一愣,摇了摇头,“没有,爷爷,我天天在武馆里练功,没心思想这些。”

    “也该想想了。”祖父磕了磕烟杆,眼神有些低沉,“你爹和你大伯,去曹州前线押送粮草,已经半年多没有音讯传来了,听说那边已经起了战事,不太平.......咱家还是得早点续上香火才好。”

    母亲刘翠玲听了祖父的话,眼圈都红了,却没说话,只是用筷子给杨景碗里又添了块肉。

    伯母也轻声道:“景儿今年十七了吧?年纪不小了,村里好几个这个年纪成亲的,景儿你如果在城里遇到合适、本分的姑娘,就留意着点,家里也能帮衬着相看相看。”

    杨景心里沉甸甸的,他并不是极为反感成亲生子、延续香火,既然来了这个世界,就要慢慢融入进去。

    而且既然接替了原身的身子,自然也要替他承担起传宗接代的因果。

    真正令杨景心中发沉的还是父亲和大伯的事情,两人为了赚取银钱跟随队伍往曹州前线押送粮草,半年多来,这事他一直惦记着,却帮不上忙。

    轻吸一口气,杨景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聊,不然一会儿大家估计都不用吃饭了,会开始各自抹眼泪。

    他看向一旁低头吃饭的杨安,笑道:“我还不着急,倒是安哥,该先找个嫂子,你们可以先操心安哥的事。”

    杨安本来置身事外,埋头干饭,听到杨景活水东引,猛地抬起头,脸一下子就红了,嘴里的饭差点喷出来,闷声道:“我......我不急。”

    众人都被逗笑了。

    伯母薛氏拍了拍杨安的胳膊道:“你不急,我急啊。等秋收了,我就托人给你留意留意。”

    祖父也笑着摇了摇头,烟杆往桌上一放,目光在杨景、杨安两人身上扫过,“都得留意,你们兄弟俩,早点成家,我和你们奶奶也能放心。”

    老爷子的视线更多还是落在杨景身上。

    杨安以后大概率还是个庄稼户子,杨家真正有崛起希望的还是杨景。

    从杨景这一代开始,杨家后人就可以摆脱庄稼户子的命运,成为另一个阶层的人。

    杨老爷子将改变家族命运的希望都寄托在杨景身上,自然更希望杨景能尽快成亲生子......

    听着长辈们的谈论,杨景也没再推辞,只点了点头。

    吃过午饭,杨景帮忙将碗筷收拾好,又教了一会儿堂哥练武,然后陪着家人说了说话,觉得时辰差不多了,才起身道:“爷爷,奶奶,伯母,娘,我得回去了,武馆的功课不能耽搁。”

    祖母秦氏拉着他的手,舍不得松开,“不再住一晚?我晚会儿还想给你蒸些桂花糕呢。”

    “不了,奶奶。”杨景笑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