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暗劲 (第3/3页)
数一多,元气大伤,人的根本就毁了,性命都可能丢掉。
武馆里曾出过多少中等根骨的弟子?据孙庸所知,那些弟子基本都卡在明劲巅峰数年甚至十数年,都难窥暗劲门径,这杨景……竟然悄无声息地成了?
“你……你是几次叩关成功的?”孙庸深吸一口气,看向杨景,他见过太多卡在瓶颈的弟子,深知突破之难。
“回师父,是第一次尝试。”
“第一次?!”孙庸脸庞微抽,心中满是震撼和复杂。
整个武馆,也就林越当初是一次叩关成功,其余几个暗劲弟子,哪个不是磕磕绊绊,甚至叩关两三次才能摸到暗劲的门槛?这杨景,竟是凭着下等根骨,一次就成了?
震惊过后,一股难以抑制的喜悦涌上心头。
他猛地一拍杨景的肩膀,力道之大让杨景都微微一晃:“好!好小子!我竟看走了眼!”
门中添一位暗劲弟子,已是喜事,更何况孙庸现在猜测杨景虽然根骨差,或许有其它方面能够弥补,比如悟性方面。
根骨虽然是最重要的,但也有其它一些因素能够影响到练武天赋,比如悟性。
悟性高的人,哪怕根骨差,也一样有着一定的潜力。
孙庸此刻就猜测杨景或许根骨差,但悟性等因素可能比较好。
之前杨景突破明劲,他觉得是运气好,侥幸突破。
那么现在杨景又突破暗劲,孙庸就不能再将其归咎于运气了。
不是没有这种运气逆天的人,但不能接连两次都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
“这小子看似平凡,实则藏着潜力呢。”
孙庸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眼神里的欣赏毫不掩饰,这哪里是侥幸,分明是块险些被自己埋没的璞玉!
虽然潜力还无法和林越比,但武馆中能出这么一个有些潜力的暗劲弟子,孙庸心情难得的很是爽快。
他来回踱了几步,笑道:“既然你已经突破暗劲,那我这就把崩山拳的后续传给你!”
孙庸走到书架前,从最上层取下一本线装古籍,封面上写着“崩山拳”三个古朴的字。
他将拳谱放在桌上,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轻轻点过,语气已不复先前的平静,带着几分郑重:“明劲重‘刚’,暗劲则重‘敛’与‘透’。这崩山拳的后续练法,讲究的是内劲藏于骨,发于毫,看似一拳打出,实则劲分三路,一路击其表,一路透其里,还有一路……”
他忽然抬手,对着桌角的镇纸虚击一拳。
未见劲风,那青石镇纸却从内部裂开一道细纹。
“这便是‘缠’,让内劲在敌人体内辗转,后劲连绵不绝。”
杨景屏息凝神,目光紧紧盯着拳谱上的图谱与注解,生怕错过一个字。
孙庸讲解得极为细致,从运气的法门到招式的细微变化,甚至连发力时脊椎如何如大龙般拧转,都亲自示范了数次。
“你且看这招‘断江’,明劲时是横拳扫出,如巨斧劈水;到了暗劲,手腕需向内扣半寸,让劲气贴着小臂游走,触敌时再猛地翻腕,劲如毒蛇出洞……”
孙庸一边说,一边拉着杨景的手臂,纠正他的发力角度,指尖的力道恰到好处,既让他感受到劲路的流转,又不至于让他吃痛。
这种亲近的指点,是杨景从未感受过的。
以往孙庸指点他,多是站在一旁说几句要点,极少有这般手把手教导的情形。
此刻,孙庸的语气里带着温和的鼓励:“你根骨虽是下等,但悟性极佳,兼练武刻苦,根基厚重扎实,尤其是这内劲的掌控,比寻常初入暗劲的弟子稳得多。刚才那一拳,‘透’字诀已有三分火候,假以时日,必能大成。”
他轻轻拍了拍杨景的肩膀,笑着说道:“徒儿,往后若有不懂的地方,随时来内院找我,不必拘泥于规矩。”
“谢师父!”
杨景心中一暖,能清晰地感觉到孙庸态度的转变,那是一种师长对后辈的真切关怀与期许。
他愈发专注,将孙庸的每一句话都刻在心里,拳谱上的字迹仿佛活了过来,与他体内流转的暗劲渐渐呼应。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