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碰面 (第2/3页)
拍了拍胸脯。
两人出了武馆大门,一辆装饰素雅的马车已候在路边,车夫见刘茂林出来,连忙躬身行礼。
刘茂林如今已经逐渐接手家族生意,在整个刘家医馆都算是二把手了,毕竟他除了刘家少主这个身份外,还是一位暗劲高手,在刘家的地位极高。
“上车吧。”
刘茂林掀开车帘,杨景跟着一起坐进了马车。
马车缓缓驶动,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平稳的声响。
杨景坐在车里,能感觉到街道渐渐变得宽阔,行人的衣着也愈发讲究。
行至一处高大的城门时,马车停了下来,几名身着甲胄的士兵上前盘查。
车夫从怀里掏出一块刻着繁复花纹的木牌,递了过去。士兵验看过后,挥手放行。
马车驶入内城的刹那,杨景忍不住好奇,掀开了车帘一角,向外望去。
入目是和外城截然不同的景象。
宽阔的街道用青石板铺得平整,两旁的建筑多是飞檐翘角的宅院,墙头上爬满了青藤。
街上行人不少,无论男女老少,衣着皆是绫罗绸缎,神色从容,与外城那些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流民形成鲜明对比。
偶尔有车马驶过,也都是装饰精美的轿子或高头大马,不见半分外城的喧嚣与杂乱。
“这和外城简直像是两个世界。”杨景心中震撼,不由咋舌。
“怎么样,和外城不一样吧?”刘茂林见他好奇,笑着解释,“内城住的不是官宦就是大族,尤其是鱼河县六大族都在这里,守卫森严,流民根本进不来,治安也好上十倍。”
杨景点点头,目光掠过街边一家挂着“宝芝堂”牌匾的药铺,门口站着的伙计都穿着体面的长衫,正殷勤地招呼着客人。
他怔怔望着窗外,心中却对这这个世界多了几分直观的感受,同样一座城,内外却是两个世界。
刘茂林见杨景望着街景出神,索性对车夫道:“你先赶着马车去福满楼订好雅间,我们俩步行过去,慢慢逛逛。”
车夫应了声,赶着马车先行离去。
两人并肩走在青石板路上,内城的繁华比从车帘缝隙中看到的更甚。
两侧店铺林立,绸缎庄的伙计正将一匹匹流光溢彩的锦缎挂出来晾晒,酒楼门口飘着诱人的香气,说书先生的醒木声伴着满堂喝彩从茶馆里传出来,处处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刘茂林看着这热闹,脸上的笑容却淡了几分,叹了口气:“你瞧这内城,花天酒地,夜夜笙歌,真是应了那句‘朱门酒肉臭’。可你再看看外城,还有城外的乡下,这阵子天天都有饿死的人……这世道,真像是张开了血盆大口,专吃穷苦人。”
他家里做的是药材生意,对如今鱼河县及周边的形势了解较多,很清楚现在的局势几乎快要乱成一锅粥了,鱼河县还算好一些的。
杨景听着,目光扫过街边一个随手将吃剩的糕点丢给狗的富家子弟,又想起外城巷子里那些蜷缩在墙角、奄奄一息的流民,心中也泛起一阵沉重。
他想起了父亲和大伯,他们半年前跟着队伍押送粮草前往曹州前线,如今音信全无,连一封家书都没有传来。
据说前线战事胶着,流民中早已传开各种流言,杨景也特意打听过,大多人都不知道粮草车队的事情,一些人说了些情况,反而让杨景心里更沉重了,有说粮草队遇袭全军覆没的,有说被敌军俘虏的……每一种都像刀子一样扎在他心上。
可他身在鱼河县,除了担心焦虑,什么也做不了。
一股强烈的迫切感涌上心头,他需要更强大的力量,他要变得更强!
若是能达到化劲,甚至更高的境界,便有了乱世自保的底气,就能亲自前往曹州,去寻找父亲和大伯的下落。
可现在,他不过是刚入暗劲的武者,在这小小一个鱼河县都尚未站稳脚跟,又谈何千里寻亲?
“实力……”杨景低声喃语,攥紧了拳头。
内城的繁华与外城的苦难,亲人的生死未卜,都化作了沉甸甸的动力,压在他的心头,也燃在他的眼底。
刘茂林察觉到杨景神色变化,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想太多,咱们先去喝酒。你现在刚突破暗劲,往后的路还长着呢。”
杨景深吸一口气,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