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备忘录变 “短视频初稿”  落日萤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七章:备忘录变 “短视频初稿” (第2/3页)

,手里紧紧攥着手机。“别灰心,” 他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视频才发布几个小时,说不定过会儿就火了。就算不火,我们也可以再调整,总会找到适合的方向。”

    林薇点点头,强打起精神。她知道张远说得对,可心里的失落还是挥之不去。她起身走进厨房,想帮婆婆准备晚饭,却听到婆婆正在跟小区里的老姐妹打电话:“是啊,薇薇现在做短视频呢,今天还拍了我带孩子的样子,说要让大家看看我们老年人也能帮上忙……”

    听到这里,林薇心里一暖。她走到婆婆身边,笑着说:“妈,今天拍的视频里有您,等会儿您也看看,给我提提意见。”

    婆婆放下电话,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一个老太婆,有什么好看的。不过你要是觉得有用,以后妈多帮你带带孩子,你好好做视频。”

    晚饭过后,林薇正陪着小糯米玩,手机突然 “叮咚” 响个不停。她拿起手机一看,后台数据竟然 “炸” 了 —— 那条 “小确幸” 视频的播放量已经突破五万,点赞数超过三千,评论区里全是温暖的留言:

    “看哭了,我也经常因为带孩子和工作的事焦虑,可今天看到婆婆帮你带孩子的样子,突然觉得家人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终于等到宝妈分享生活了!比起干货,我更喜欢看你真实的样子,感觉就像在跟朋友聊天”

    “求更婆婆带娃的日常!奶奶看起来好亲切,想学习怎么跟婆婆相处”

    林薇激动地把手机递给张远,眼里闪着泪光:“火了!真的火了!”

    张远看着数据,笑着说:“我就说吧,真实的东西最能打动人。以后你可以多拍一些这样的内容,把育儿日常和职场技巧结合起来,既有温度,又有干货。”

    那天晚上,林薇失眠了,但这次不是因为焦虑,而是因为兴奋。她打开电脑,开始规划接下来的内容。她决定开设一个新的系列 ——“小糯米妈妈的日常”,每周更新三条视频:一条分享育儿中的温暖小事,一条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解职场技巧,一条邀请婆婆出镜,分享隔代育儿的经验。

    为了让内容更贴合粉丝需求,林薇还想起了之前在 AI 课程上学到的 “用户画像分析” 工具。她登录工具后台,输入自己账号的粉丝数据,很快就生成了一份详细的用户画像报告:粉丝中 80% 是 25-35 岁的职场妈妈,其中 60% 处于 “产后重返职场” 的阶段,最关心的问题除了 “职场技巧”,还有 “家庭关系处理”“时间管理”“自我情绪调节”。

    看着报告,林薇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她根据粉丝的需求,制定了详细的选题计划:“职场妈妈如何跟婆婆和平相处”“带娃间隙高效学习的三个小技巧”“产后情绪低落时,如何给自己充电”…… 每个选题都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既有实用的技巧,又有温暖的故事。

    接下来的日子,林薇的短视频创作进入了 “快车道”。每天早上,她会趁着小糯米还没醒,用 AI 工具分析前一天的视频数据,根据粉丝的反馈调整当天的选题;上午趁小糯米玩耍时,她会和婆婆一起拍摄素材,有时候是婆婆教她做辅食的场景,有时候是两人一起带小糯米散步的画面;下午等小糯米睡着后,她就开始剪辑视频,配上温暖的文字和舒缓的音乐。

    张远也全力支持她的工作。每天下班回家,他都会主动承担起带孩子的任务,让林薇能专心剪辑视频;周末的时候,他还会帮林薇拍摄一些需要 “夫妻互动” 的素材,比如两人一起给小糯米洗澡、晚上一起学习的场景。

    有一次,林薇想拍一条 “职场妈妈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 的视频,却不知道该怎么展现 “平衡” 的状态。张远给她出主意:“我们可以拍一个‘一天的时间轴’,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记录你带娃、工作、学习的真实过程,让粉丝看到,平衡不是‘完美兼顾’,而是‘合理分配’。”

    林薇觉得这个主意很好。第二天,她从早上起床开始就架着手机拍摄:早上六点,她一边给小糯米喂奶,一边听 AI 课程的音频;上午九点,她陪小糯米玩的时候,用手机回复粉丝的留言;中午十二点,她趁着小糯米午睡,快速剪辑视频;下午三点,她和婆婆一起带小糯米去公园,顺便拍了一些 “亲子互动” 的素材;晚上八点,她哄小糯米睡着后,又打开电脑学习 AI 知识,张远则在一旁帮她整理学习笔记。

    视频发布后,播放量很快就突破了十万,评论区里全是粉丝的共鸣:“原来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我还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在‘兵荒马乱’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看到宝妈一边带娃一边学习的样子,突然觉得自己也能坚持下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