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瓮壁藏真与定价暗战 (第1/3页)
凌晨三点的非遗传承馆,月光透过玻璃洒在 1877 年的老陶瓮上,窑变纹泛着淡褐的光。突然,后墙的通风口传来 “吱呀” 声,两个蒙面人翻进来,手里抱着个和老陶瓮一模一样的仿品 —— 他们是启星雇的文物贩子,要趁夜调换真瓮。
“住手!” 守夜的老秦举着木棍冲出来,他是婆婆的老徒弟,守了这瓮三个月,每晚都要摸三遍瓮底的 “李氏制陶” 刻字。贩子慌了,一个人抱着真瓮往通风口跑,另一个人举着仿品砸向老秦,陶片溅到老秦的胳膊上,留下道血痕。“别跑!” 老秦追出去,却只抓住贩子掉落的一只手套,上面沾着淡灰色的陶土粉 —— 是启星仿品特有的陶土。
清晨的阳光还没穿透云层,启星的通稿就炸了锅:“李氏老陶瓮实为启星祖传文物,已寻回真瓮”,配图是贩子偷到的真瓮,旁边摆着伪造的清朝 “官窑监制文书”,文书上的 “启” 字印章盖得鲜红。# 传统手作伪造非遗物证 话题 10 分钟破 160 亿播放,国内几家媒体没核实就转发,联盟里的土耳其槐树林发来私信:“要是真瓮在启星那,咱们的举证就全废了……”
林薇赶到传承馆时,婆婆正蹲在地上捡仿品的陶片,指尖捏着块带 “回字纹” 的碎片,眼眶通红:“这仿品仿得真像,连窑变纹的位置都一样,可它没魂 —— 真瓮的内壁,有你太爷爷刻的‘李’字,只有在月光下才显形。” 她起身掀开传承馆的暗格,里面藏着只裹着红布的陶瓮,打开红布,瓮内壁的 “李” 字在晨光里泛着淡金 —— 原来婆婆早有防备,三天前就把真瓮换进了暗格,外面摆的是她年轻时烧的仿品。
“启星的文书是假的!” 张远抱着太奶奶的手札冲进来,手札里夹着张泛黄的清朝官府收据,上面写着 “光绪三年,李氏制陶供窑变瓮一对,赏银二十两”,落款的官府印章比启星伪造的小一圈,且笔画里有个独特的 “点”,伪造文书上没有。“我联系了故宫的文物专家,他们说启星的文书用纸是现代仿品,墨色也不对!”
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