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御前应对,语惊四座 (第2/3页)
着审视的意味,若回答不当,极易落人口实,坐实“与民争利”、“不务正业”的指责。
无数道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起来,尤其是那些本就对洛晚晚出身和行事心存芥蒂的命妇,更是屏息凝神,等着看她如何应对。萧煜在臣工队列中,面色如常,但垂在身侧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收拢。
洛晚晚心中电转,早已打好的腹稿清晰浮现。她再次微微屈膝,垂眸应答,声音依旧平稳柔和,却足以让殿内众人听清:
“回娘娘的话,臣妇愚钝,岂敢当娘娘‘妥帖’之赞。不过是谨记祖母太夫人与侯爷教诲,尽己本分罢了。”她先谦逊地将功劳归於长辈和丈夫,姿态放得极低。
随即,她话锋一转,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更高层面:“至于家中些许琐事,臣妇以为,持家之道,贵在‘体恤’二字。体恤府中仆役辛劳,故而在用度份例上,力求公允,使下人安居,方能尽心效力;体恤庄户耕作不易,故尝试引导他们因地制宜,种植些收益稍佳的作物,改善生计,府中亦能得些实惠。此乃《朱子家训》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之训,臣妇不过遵而行之。”
她引经据典,将管理行为拔高到“体恤下人”、“遵循古训”的道德层面,避开了纯粹的商业逐利。
接着,谈到铺子,她更是精心措辞:“至于‘云裳阁’、‘珍珑阁’,臣妇更不敢居功。不过是见如今陛下治下,海晏河清,物阜民丰,四方能工巧匠辈出,有许多精巧物件、匠心独运之作,埋没于市井,实在可惜。便想着借侯府微名,辟一处小小场所,将这些民间巧思汇聚一堂,略加整理,使其得以展现于众。一来,可让更多人见识我朝百工之巧,物华天宝;二来,也可为那些手艺精湛的匠人寻个出路,不负其心血。若说有何成效,皆是托赖陛下圣明,天下太平,方有这百花齐放之盛景,臣妇不过顺势而为,略尽绵力而已。”
这一番话,可谓滴水不漏。她完全避开了“经商”、“牟利”等敏感词,将开铺子定性为“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