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熵减联盟  尘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章 熵减联盟 (第2/3页)

传来了警笛声,由远及近。

    “本地执法者。”方舟低声说,脚步未停,“反应比预想的快,看来‘联盟’的影响力比预估的更深。”

    我们在迷宫般的巷弄中穿行,他的方向感极强,仿佛脑中有一张精确的立体地图。几分钟后,我们停在了一扇毫不起眼的、锈迹斑斑的铁门前。他伸手在门锁旁某个看似污渍的地方按了一下,铁门无声地向内滑开。

    门内,是一个仅容数人站立的小型升降梯。梯门关闭,没有按钮,升降梯自动向下运行,轻微的失重感持续了约十几秒。

    当梯门再次打开时,眼前的景象让我短暂地忘记了呼吸。

    这是一个隐藏在地下的安全屋,但与仓库的破败截然不同。这里充满了未来主义的简洁与高效。柔和的灯光从天花板均匀洒落,墙壁是某种温润的合金材质,一侧是庞大的信息处理中心,屏幕墙上的数据流比之前会所里看到的更加密集、复杂,另一侧则是简洁的休息区和医疗舱。

    “暂时安全。”方舟脱下风衣,随意搭在椅背上,露出里面那件因刚才短暂交手而略显褶皱的立领上衣。他走到控制台前,手指飞快地在虚空中点划,调出了仓库周边的监控和执法单位的通讯频道。

    “他们在进行标准现场封锁,没有深入追查的迹象。”他快速分析着信息流,“‘联盟’切断了与‘静默者’的关联,把自己摘得很干净。”

    我靠在冰凉的金属墙壁上,慢慢平复着依旧有些急促的心跳。地下空间的绝对安静,与刚才仓库的生死搏杀形成了巨大反差。

    “那些……‘静默者’,他们是什么?”我终于问出了口。

    “‘熵减联盟’的基础行动单位。”方舟没有回头,继续处理着信息,“通过生物改造和神经链接,剔除了大部分人类情感和自主意识,成为高效、绝对服从的工具。他们是‘秩序’理念最极端的产物。”

    工具。所以,摧毁他们,在方舟看来,和拆除一台故障机器并无本质区别。这份认知上的冷静,让我感到一丝寒意。

    “他们为什么执着于……‘秩序’?甚至不惜做到这种地步?”

    方舟的操作停顿了一下。他转过身,靠在控制台边缘,目光落在我身上,带着一种复杂的审视。

    “你认为,‘混乱’的本质是什么?”他反问。

    我愣了一下,思考着回答:“是无序?是不可预测?”

    “是可能性。”方舟纠正道,他的眼神变得悠远,“混乱孕育着无穷的可能性,包括进步,包括毁灭,也包括……像你我这样的‘异常’。”他指了指自己,又指向我。

    “‘熵减联盟’的核心成员,是一群对‘可能性’感到极度恐惧的人。他们大多来自世界的顶层,拥有巨大的财富、权力或知识。他们享受秩序带来的掌控感,厌恶任何超出他们计算和模型的‘变量’。他们追求的,是一个绝对稳定、绝对可控、杜绝一切意外和风险的世界。”

    “而任何可能破坏这种‘稳定’的个体或技术,都会被他们视为必须清除的……‘噪音’。”他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我,意味不言而喻。

    我,林夕今,一个意外的“低熵体”,一个潜在的“不稳定放大器”,无疑成了他们名单上的“噪音”。

    “所以,这是一场……关于世界未来走向的战争?”我感到喉咙发紧。

    “可以这么理解。”方舟走向休息区,倒了两杯清水,递给我一杯,“是拥抱充满未知但也充满生机的不确定性,还是走向一个被精心设计、绝对‘安全’但也死气沉沉的终极牢笼。”

    我接过水杯,冰凉的触感让我清醒了些。“你一直在对抗他们?”

    “以前是顺手为之。”他喝了一口水,语气平淡,“维持某种平衡。但现在……”

    他没有说完,但我知道。但现在,因为我的出现,这场对抗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未种程度上,因为我而升级了。

    一种沉重的负罪感悄然爬上心头。

    “不必摆出那种表情。”方舟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强硬,“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人类潜力的亵渎。冲突是迟早的事。你的出现,只是让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提前了一些,并且……”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我无法完全解读的光芒。

    “……让我有了一个必须赢的理由。”

    安全屋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服务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像这个世界不甘沉寂的心跳。

    就在这时,主屏幕的一角,一个极其隐蔽的、加密等级最高的信息源突然被触发,弹出了一条简短的信息。发信人代号——“深潜者”。

    信息内容只有一行代码般的文字,但方舟看到后,眼神骤然变得锐利。

    “看来,”他放下水杯,声音里带着一丝冰冷的玩味,“我们有客人等不及了。”

    “谁?”

    “‘熵减联盟’的三位创始人之一,”方舟的嘴角勾起一抹毫无温度的笑意,“代号‘收藏家’。他刚刚通过中间人,向我们发出了……共进晚餐的邀请。”

    第四节

    “‘收藏家’……”方舟重复着这个代号,指尖在控制台上无意识地敲击着,发出规律的轻响,像是在计算着某种概率。“他负责为‘联盟’搜寻和‘收藏’一切有价值的‘异常’,包括技术,也包括……人。”

    他的目光落在我身上,含义明确。我在他们眼中,无疑是一件极具价值的“藏品”。

    “这是个陷阱。”我陈述着显而易见的事实。

    “当然是。”方舟的语气甚至带着一丝欣赏,“一个阳谋。他料定我会对‘联盟’核心成员的情报感兴趣,更料定我不会在他明确发出邀请后示弱。这是心理战。”

    “你会去吗?”

    “去。”方舟的回答没有一丝犹豫,他关闭了“深潜者”的信息流,开始调取关于“收藏家”的一切已知资料,“不仅要去了,还要让他后悔发出这个邀请。”

    他迅速做出了安排。安全屋的系统进入更高等级的戒备状态,数个伪装信息源被激活,开始向外界释放我们已离开本地的假象。同时,他联系了那个沉默的女司机,以及另外几名我未曾谋面、但气息同样精干的人员,布置外围策应。

    “你留在这里。”一切安排妥当后,他对我说,“这里绝对安全。”

    我看着他,摇了摇头。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奇异的兴奋与坚定。

    “不,我跟你一起去。”

    方舟皱眉:“林夕今,这不是咖啡馆的讨论,也不是信息分析。‘收藏家’是个真正的危险人物,他……”

    “我知道他危险。”我打断他,上前一步,仰头直视他的眼睛,“但正是因为我,这场会面才被赋予了额外的意义,不是吗?如果我缺席,你的‘理由’就会显得不够充分。而且……”

    我深吸一口气,说出连自己都有些惊讶的话:“而且,我想亲眼看看,那个想把人类变成收藏品的人,到底是什么样子。我需要知道,我们面对的,究竟是什么。”

    方舟沉默了。他深邃的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许久,像是在评估我的决心,也像是在权衡风险。

    “你的‘低熵秩序’在信息场中是一把利器,但在面对面的心理和话术交锋中,可能会成为弱点。”他指出,“‘收藏家’最擅长的,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

    “那就更需要提前适应了。”我没有退缩,“除非……你认为我只会成为你的累赘。”

    这是激将法,很拙劣,但有效。

    方舟的嘴角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那不是一个笑容,更像是对我这种小伎俩的无奈认可。

    “跟紧我。”他终于松口,语气严肃,“记住,不要轻易与他对视,不要被他引导话题,最重要的是——无论他说什么,都不要相信。他的每一句话,都是精心设计的武器。”

    当晚,八点整。

    会面地点不在任何豪华酒店或私人会所,而是在一座位于市郊山顶的、对外开放的现代艺术观景台。此时已被清场。巨大的玻璃幕墙外,是脚下城市的璀璨灯火,如同铺陈开来的星辰地毯。

    “收藏家”已经到了。

    他背对着我们,站在玻璃幕墙前,欣赏着夜景。他身材高挑,穿着剪裁合体的炭灰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光看背影,更像是一位成功的学者或企业家,而非一个恐怖组织的核心领袖。

    听到我们的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

    他的年龄看起来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面容英俊,带着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儒雅气质。但那双眼睛,锐利得如同手术刀,带着一种近乎贪婪的探究欲,瞬间就锁定在我身上,仿佛要将我从里到外剖析得一清二楚。

    “方舟先生,久仰大名。”他的声音温和,富有磁性,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还有这位……林夕今小姐。果然,闻名不如见面,您比数据模型中描述的,更加……‘稳定’而‘生动’。”

    他的赞美让人脊背发凉。

    “客套话就免了,埃利奥特博士。”方舟直接叫出了他的名字,语气淡漠,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疏离感。他拉着我,在距离“收藏家”数米远的休息区坐下,姿态从容,仿佛他才是此地的主人。

    埃利奥特博士——或者说,“收藏家”——对于方舟点破他的身份毫不意外,反而笑了笑,优雅地在对面坐下。

    “那么,让我们开门见山。”他双手交叉放在膝上,目光在方舟和我之间流转,“我代表‘联盟’,向二位提出一个……合作提议。”

    第五节

    “合作?”方舟轻笑一声,那笑声里没有半分暖意,只有冰冷的嘲讽,“用‘静默者’作为见面礼的合作方式,倒是别致。”

    埃利奥特博士面不改色,仿佛那些被摧毁的半机械体与他毫无关系。“必要的压力测试,方舟先生。为了确认您和林小姐的价值,也为了扫清一些……不够资格的对话者。”他的目光再次落回我身上,带着一种令人不适的欣赏,“事实证明,二位远超预期。尤其是林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