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学贯古今  诸天从拜师童姥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十五章 学贯古今 (第1/3页)

    三日后,黄昏时分。

    官道上拖长了五道身影,陆青衣与慕容复并肩走在最前,两人间隔不过半步,低声交谈着什么。

    陆青衣侃侃而谈,指手画脚,一副指点江山模样。

    偏偏慕容复凝神倾听,时而还微微颔首,赞叹连连,神情专注得近乎虔诚。

    这三日时间,在陆青衣‘投其所好’之下,自然得以同行,但其实他想走都好像不行了,慕容复简直是求着他就在队伍里,连王语嫣都搬出来了。

    经过那夜的篝火长谈,慕容复似乎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每日虚心请教,要不是环境和某人不允许,几乎就要夜夜促膝长谈。

    而这三日的同行,也让算慕容复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贯古今”,陆青衣的学识仿佛没有边界一样。

    论天文,他能推演二十四节气与农时的关系,张口就是:“若寒冬较往年来得早,北方游牧部落必定会提前南下劫掠。”

    谈地理,他对各路的山川形胜、关隘要冲了如指掌,从襄阳的汉水之险到太原的表里山河,每一处的军事价值都分析得鞭辟入里。

    在谈及民生经济时,陆青衣的见解尤更为独到,他能从漕运商税谈到钱粮流通,从王朝崩溃论到商品经济兴起。

    更让慕容复叹服的是,陆青衣总能以史为鉴,用前朝兴衰做实例,令人不服都不行,因为人家说的都是真实发生的!

    但最让慕容复折服的还是陆青衣的‘大智慧’,他总能将艰深道理说得浅显易懂,诸如什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什么“民心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些随口而出的小骚话,有时短短不过几字,却一语道破本质,更是让他茅塞顿开,只恨未能早日得遇这等人才。

    陆青衣却觉得还好,表现的颇为谦逊。

    没办法,古代这样的环境,知识本就无比昂贵,局限性又非常强。

    陆青衣却是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而来,那里早已经系统化研究了封建王朝的一切兴衰。

    陆青衣学了武功后还头脑清明,又是万千学子杀出的高材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