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3章 内忧外患  罗小黑:开局十二符咒,我为仙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93章 内忧外患 (第3/3页)

与重臣的主持下,经过一番并不算激烈的角逐,建文帝的堂弟,时年二十二岁的武王世子——王为,被拥立为帝,次年改元“武安”,史称兴武安帝。

    王为的登基,如同一道强劲的新风,吹入了略显沉闷颓靡的兴国朝堂。

    与体弱多病、性格渐趋保守的建文帝不同,武安帝王为年轻力壮,精力充沛,性格果决刚毅,甚至带着几分军旅出身的悍勇之气。

    他自幼习武,熟读兵书,在藩地时便以善于治军、屡次平定地方骚乱而闻名。

    他对建文帝晚年偏重守成的政策颇不以为然,内心深处一直燃烧着重振国威、开疆拓土的雄心。

    登基之初,武安帝便展现出了与前任截然不同的施政风格。

    他大力提拔年轻有为、主张积极进取的将领和官员,整顿吏治,清查亏空,将有限的国库资源优先向军事倾斜。

    他深知天师争取的三十年和平是宝贵的战略机遇期,但他更想做的,是在这和平期内,主动出击,彻底铲除那些盘踞在兴国周边、时刻威胁边境安全的“疥癣之疾”,为未来的大发展扫清障碍。

    他的目光,首先投向了西方。

    吐蕃,这个倚仗青藏高原天险、时常劫掠兴国西部商路和边境的宿敌,成为了武安帝的第一个目标。

    他并未像建文帝那样贸然发动大规模远征,而是采取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

    他派遣心腹大将,率领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的精锐山地部队,不再追求速战速决,而是如同修筑长城一般,在关键隘口修筑坚固堡垒,逐步向前推进,压缩吐蕃的生存和活动空间。

    同时,辅以灵活的外交手腕,拉拢吐蕃内部与王室不和的部落,分化其势力。

    这一策略耗时数年,却成效显著。

    兴军凭借精良的装备、严明的纪律和逐渐适应高原环境的体质,在一次次小规模冲突中逐渐占据上风。

    一座座堡垒如同钉子般楔入高原,切断了吐蕃各部之间的联系。

    最终,在内忧外患之下,吐蕃赞普被迫遣使求和,签订了臣服条约,承诺永不犯边,并开放部分商路。

    困扰兴国西境百余年的吐蕃边患,在武安帝登基的第五年,基本宣告解除。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