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兴国灭亡 (第1/3页)
穷奇虽非人类,但常年行走世间,对兴国这几十年的风云变幻亦是看在眼里。武安帝的横空出世与骤然陨落,确实令人扼腕。
张玄清静静地听着穷奇的感慨,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他放下茶杯,目光投向庭院中那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翠竹,眼神悠远,仿佛看到了那遥远燕京城中的权力更迭,也看到了那如同流星般划过帝星轨迹的短暂光芒。
“这,”张玄清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超然于物外的淡漠,“与我们无关。”
他收回目光,重新看向穷奇,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我为兴国争取三十年太平,已是念在同为炎黄血脉的情分。元景也好,建文也罢,乃至这武安帝,他们的兴衰荣辱,是他们自身的命数,也是人间的运数。”
他微微停顿,仿佛在做一个总结,又像是在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武安帝,已然完成了他的使命。”
他的话语中,没有丝毫对一位英年早逝帝王的惋惜或同情,只有一种洞悉因果、超然物外的平静。
在他看来,武安帝的出现,如同历史长河中必然泛起的一朵浪花,他的功业,是他个人能力与时代机遇的结合;他的早逝,亦是其命运的一部分。
他扫清了外患,为兴国赢得了宝贵的内部发展时间,这,便是他在这个时代节点上的使命。
至于兴国未来是更强盛还是走向衰落,那已是后人之事,与他这方外之人,并无干系。
穷奇张了张嘴,还想说些什么,但看到天师那平静无波、仿佛已看透万古兴衰的眼神,最终将话咽了回去,只是恭敬地应了一声:“是,天师。”
他明白了,在天师眼中,王朝更替,帝王生死,不过是天地运行、因果循环中的寻常一幕。
他们守护的是某种更宏大的平衡与秩序,而非一姓一国的永恒兴衰。
张玄清不再言语,重新端起茶杯,闭上了眼睛,继续享受这午后的宁静。
庭院内,只剩下风吹竹叶的沙沙声,和墨丸均匀的呼吸声。
山外的兴衰荣辱,似乎都与这片仙境般的府邸无关。
........
时光飞逝,转眼间,300年一闪而过。
三百年光阴,对于凡人而言,是数十代的生老病死、王朝更迭;对于山川河流而言,或许只是地貌的细微变迁;但对于张玄清这般存在,三百年,或许只是几次闭关、几回观星、几度品茶的悠长时光。
然而,这三百年间,人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堪称沧海桑田的剧变。
自武安帝流星般划过天际后,兴国又历经了数位帝王。
起初几位尚能守成,延续着武安帝留下的底子,维持着表面的繁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承平日久,官场腐败滋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皇室奢靡成风,曾经锐意进取的开国精神早已被消磨殆尽。
更重要的是,一种全新的力量,开始悄然萌芽,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整个人间。
它源于西方,却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它不依赖于个人的修行天赋或血脉传承,而是建立在观察、实验、逻辑和可重复的规律之上。
它催生了精密的机器,释放了深埋地底的能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出行方式、沟通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蒸汽机的轰鸣取代了水车的吱呀,铁轨如同血管般在大地上疯狂蔓延,将遥远的距离急剧缩短。
黑色的烟囱如同森林般在城镇中竖起,吞吐着象征“进步”的浓烟。电报线跨越山海,将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递。
后来,更轻便高效的内燃机、能够翱翔天空的飞机、威力远超任何法术火药的火炮与枪械......相继问世。
这是一个“科学”与“技术”的时代,一个人类凭借自身智慧与协作,开始大规模改造自然、挑战传统力量边界的时代。
兴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在最初的抗拒与迷茫之后,也被迫卷入了这股洪流。有识之士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