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5章 兴国灭亡  罗小黑:开局十二符咒,我为仙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95章 兴国灭亡 (第2/3页)

办新式学堂,兴建工厂,购买枪炮舰船。

    然而,旧有的庞大官僚体系、根深蒂固的保守思想、以及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使得这种变革步履维艰,充满了扭曲和阵痛。

    社会在急剧转型中撕裂。

    沿海通商口岸灯红酒绿,摩登时尚;而内陆广大农村却日益凋敝,民不聊生。

    新的资产阶级与产业工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与传统的士绅地主、皇权贵族矛盾日益尖锐。

    到了兴国第十六帝,王商在位时期,各种矛盾已积累到火山喷发的边缘。

    王商本人,昏庸无能,沉溺酒色,宠信奸佞,将国事尽数委于几个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的权宦。

    朝廷上下,贪腐横行,卖官鬻爵已成常态。为了支付巨额赔款、维持皇室奢靡开销以及装备昂贵的新式军火,赋税一年重过一年,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天灾亦不时降临,洪水、干旱、蝗虫......然而官府不仅赈济不力,反而趁机盘剥。

    无数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成为流民;工人在工厂中受到残酷剥削,生活困苦。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整个兴国,如同一个火药桶,只差一颗火星。

    最终,火星在南方一个名为“金田”的小地方点燃。

    饱受压迫的农民、矿工、手工业者,在一个自称受“天父”启示的领袖带领下,揭竿而起,喊出了“均田地,免赋税”的口号。

    起义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席卷了大半个兴国。

    尽管朝廷拥有从西方购买的新式枪炮,但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将领贪生怕死,屡战屡败。

    起义军则士气高昂,且在实践中学会了使用和制造新式武器,力量不断壮大。

    烽火连天,血流成河。

    古老的城池在炮火中颤抖,曾经象征皇权的宫殿楼阁化为废墟。

    兴国这艘行驶了数百年的巨轮,在内外交困、新旧冲突的惊涛骇浪中,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龙虎山,天师府。

    府邸依旧,云雾缭绕。但张玄清静坐庭中时,偶尔能听到远方传来的、并非雷声的沉闷轰鸣——那是人类战争火炮的怒吼。

    他也能看到,夜间天际偶尔划过的、并非流星或御剑光芒的亮线——那是人类的飞机掠过。

    空气中,除了以往的灵气与香火味,也开始混杂着若有若无的、属于工业时代的硫磺与机油的气味。

    清凝有时会带着好奇下山,回来后会讲述人间“铁鸟”飞翔、“铁牛”奔跑的奇景,也会说起那些穿着奇怪服饰、说着新鲜词汇的人们,以及他们建造的、高耸入云的“石林”。

    鹿野早已出师,时常在外执行会馆任务,也会带回更多关于这个剧烈变化时代的消息。

    张玄清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会问上一两句。

    他的目光依旧平静,仿佛人间的喧嚣与变革,都只是窗外流动的云彩。

    他深知,这股名为“科技”的洪流,其本质是凡人智慧对宇宙规律的探索与利用,是另一种形式的“道”。

    它所带来的生产力飞跃与社会结构颠覆,是任何个人力量乃至旧有王朝体制都无法阻挡的“大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任何人的意志而停留或转向。

    终于,消息传来。

    起义军攻破了燕京城。

    曾经繁华无比的国都,在巷战和炮火中满目疮痍。

    最后的兴国皇帝,第十六帝王商,在绝望中,用一条白绫,将自己吊死在了象征至高权力的皇宫大殿的梁柱之上。

    死时,身边无一忠臣,只有几个瑟瑟发抖的太监。

    延续了数百年的兴国,正式覆灭。

    不久,起义军领袖在万众欢呼声中,于燕京宣告新的国家——“华国”成立,定都于此,并开始推行一系列全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一个旧时代,伴随着硝烟与血泪,彻底落幕。

    一个新时代,在阵痛与希望中,艰难诞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