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社团风云 (第3/3页)
捷。
轮到我的时候,我深吸一口气,想起了弗洛伊德老师关于“人类深层连接需求”的论述,想起了在特殊教育学校看到的那些渴望被理解的眼神。
“对方辩友一直在谈论连接的‘量’,但我们是否应该关注连接的‘质’?”我的声音起初有些发抖,但越来越坚定,“当点赞取代了深谈,当表情包掩盖了真实情绪,这种浅层的连接,真的能缓解人类灵魂深处对理解的渴望吗?”
我引用了我们的调查数据,讲述了在志愿活动中听到的故事。最后,我说:
“真正的连接,需要的是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而这一切,在速食般的网络社交中,正在变得稀缺。”
掌声响起的时候,我看到辩论社社长在台下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们最终赢得了比赛。
当晚,两个社团的伙伴们一起去吃庆功宴。心理协会的伙伴们称赞我“把心理学用活了”,辩论社的队友们则说我“终于有了锋芒”。
回宿舍的路上,弗洛伊德老师难得地给出了直接表扬:
“你今晚的表现很精彩。你学会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这是很重要的进步。”
我给方舟发了条消息:“今天打了一场很棒的辩论。”
他很快回复:“猜到了。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躺在床上,我回想这短短两个月的社团经历。从最初的犹豫不决,到在两个完全不同风格的社团中寻找平衡,再到今晚在辩论场上的突破——我感觉到自己在悄然改变。
“弗老师,”我轻声说,“我好像开始明白,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活起来。”
月光下,弗洛伊德老师的笑容温和而深邃:
“这就是大学的意义,小今。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窗外,秋风吹过银杏树,沙沙作响,像是在为我的成长鼓掌。我知道,这只是开始,但至少,我已经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