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 深夜谈话  心灵种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6章 深夜谈话 (第2/3页)

个想法像一道闪电划破夜空。我们一直把个体差异当作噪声来处理,却从没想过它可能本身就是信号。

    方舟打开笔记本电脑:“我最近在研究个性化推荐算法。也许可以借鉴这个思路,为每个受试者建立独立的解码模型。”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我们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中。方舟在白板上写满矩阵和公式,我则不断提出心理学层面的问题。

    “这里需要加入先验知识,”我指着其中一个公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情感的认知可能不同。”

    “好主意。”方舟快速修改着算法,“可以把文化背景作为调节变量加入模型。”

    弗洛伊德老师安静地观察着我们的讨论,眼中闪着欣慰的光。

    凌晨三点,新算法的雏形完成了。方舟开始编写代码,我则重新整理数据,准备用新方法进行尝试。

    “很有趣的合作,”弗洛伊德老师评论道,“他提供技术的翅膀,你把握方向的方向盘。这就是现代科研应有的样子。”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百叶窗时,新模型输出了第一个结果。屏幕上,原本杂乱无章的数据点开始呈现出清晰的规律。

    “看这里!”我指着屏幕,“这些之前被当作噪声的数据,现在显示出了稳定的个体模式!”

    方舟的眼睛因兴奋而发亮:“每个受试者确实都有自己独特的‘梦境指纹’!”

    我们迫不及待地测试了更多数据。结果令人振奋——新模型的准确率比之前提高了近40%,而且最重要的是,结果变得稳定可重复。

    早上七点,陈浩来到实验室,看到我们和满白板的公式,惊讶地问:“你们通宵了?”

    “我们找到解决方法了!”我把结果展示给他看。

    陈浩仔细查看了数据,脸上渐渐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这......这完全改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