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梦境情绪编码模型 (第3/3页)
解释数据,还要能产生新的预测。”
这个建议让我们对论文做了最后一次重大修改,增加了模型对未来研究的预测和指导意义。
论文投出后的等待是煎熬的。我们继续着其他工作,但心思总是不自觉地飘向那篇正在接受审阅的论文。
一个月后,审稿意见回来了。三位审稿人都给出了积极评价,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最让我们激动的是,所有审稿人都认为我们的模型“提供了研究梦境情感的新范式”。
修改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因为审稿人的问题正是我们思考过的,有些甚至是我们已经在着手解决的下一个研究方向。
论文被接收的那天,实验室里一片欢腾。陈浩难得地买了饮料,我们举杯庆祝这个来之不易的成果。
“这只是开始,”我说,“DEEM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当然,”陈浩点头,“但至少我们证明了这条路的可行性。”
那天晚上,我独自在实验室多待了一会儿。打开论文的最终版本,看着我们精心设计的模型图示,心里百感交集。
从大一那个失败的压力与梦境研究,到今天这个被认可的梦境情绪编码模型,这条路走了整整三年。
弗洛伊德老师的身影在夜色中浮现:“恭喜你,小今。你现在不仅是在学习心理学,更是在创造心理学。”
“这要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指导。”
他摇摇头:“我只是个引路人。真正走完这段路的,是你自己。”
我望向窗外,北师大校园在夜色中静谧安详。在这里,我从一个对心理学充满好奇的高中生,成长为能够提出新理论的研究者。
DEEM模型的诞生,标志着我科研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我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前方还有更多的问题等待探索,更多的奥秘等待揭开。
而我已经准备好,带着这个模型的启示,继续在探索心灵奥秘的道路上前行。因为我知道,真正的科研,永远都在路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