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谁敢想原来转生后依旧是"废物"  前生遭人陷害,此世我用七元素改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章 谁敢想原来转生后依旧是"废物" (第2/3页)

绸缎订单,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老爷,城西‘锦记布庄’的王掌柜托人带了话,”他声音压得极低,带着难以掩饰的艰涩,“说……说咱们张家如今的境况,他们怕跟咱们走得太近,会惹得其他商户非议,还说……还说‘未来家主难堪大用’,担心后续的账期不稳,所以这单三百匹云锦的生意,终究是推了。”

    话音落下,厅内死寂一片。窗外的柳枝拂过窗棂,发出沙沙的轻响,却更衬得这份沉默刺耳。

    堂下坐着三位族老,皆是须发花白、面容肃穆之辈。三长老张敬之端起茶杯,却并未饮下,只是用杯盖轻轻刮着浮沫,半晌才缓缓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沉重:“宏远兄,这已是本月第三桩被推掉的生意了。前几日城南的粮行、城东的药材铺,皆是如此说辞。咱们张家在青州城立足百年,靠着祖上留下的织锦、盐运产业,何曾受过这般冷遇?”

    四长老张敬亭性子更急,猛地放下茶杯,瓷杯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大哥!不是我们要泼冷水,泰鑫那孩子的测试结果,如今在青州城早已不是秘密。十六岁的年纪,潜能测试竟只及寻常孩童水准,这‘天才陨落’的名头,已经成了全城的笑谈!”

    他往前探了探身,眼神恳切中带着一丝焦虑:“张家的产业要靠各坊市商户周转,可谁愿跟一个‘废物家主’的家族深交?如今不仅外间碰壁,族里那些旁支子弟也渐渐有了怨言,说资源都往二少爷身上倾斜了这么多年,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你年纪已过五十,精力不比从前,不如……不如再纳一房妾室,为张家添个稳妥的继承人,总不能让百年家业,毁在这一代手里。”

    “敬亭!”一直沉默不语的大长老张敬山低喝一声,却也并未完全反驳,只是看向主位上的张宏远,语气缓和了些,“宏远,他们的话虽糙,却也是实情。泰鑫这孩子,前十六年何等耀眼——三岁便能辨识百种绸缎纹样,七岁便跟着账房先生打理分号账目,十岁时仅凭一己之力盘活了濒临亏损的江南织锦作坊,当年玄关城谁不赞一句‘张家有子初长成,未来可期’?可如今……”

    他摇了摇头,眼底满是惋惜:“潜能沉寂并非小事,这意味着他再难有寸进。张家需要的是能撑得起门户、镇得住商户的家主,而非一个昔日天才的空壳子。你对泰鑫的疼爱,我们都看在眼里,但家族兴衰重过个人私情,还望你三思。”

    主位上,张宏远静静坐着。他身着一袭藏青色锦袍,鬓角的霜华在晨光下格外明显,眼角的皱纹深刻如刻,那是岁月与操劳留下的痕迹。他没有立刻开口,只是缓缓抬手,指腹摩挲着腰间系着的玉佩——那是当年泰鑫出生时,他特意请玉雕名家雕琢的,上面刻着“承启家业”四字。

    直到三位族老的话音都落下许久,他才缓缓抬眼,目光扫过堂下三人,没有愤怒,只有一种历经世事的沉静与坚定:“三位老弟的心意,我懂。”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张家的家业,是祖上一代代拼下来的,我比谁都珍视。可泰鑫是我张宏远的儿子,我不信他是‘废物’。”

    “他三岁辨纹样,七岁理账目,十岁盘活作坊,那些天赋与能力,绝非凭空而来,更不是昙花一现的虚假。”张宏远的目光变得深邃,像是透过时光看到了当年那个眉眼灵动、才华横溢的孩童,“如今潜能沉寂,或许是天意弄人,或许是另有隐情,但仅凭一次测试,便断定他‘难堪大用’,未免太过武断。”

    他顿了顿,语气越发郑重:“我张宏远活了五十余载,从未轻易信人,却唯独信我的儿子。他从前是张家的骄傲,往后也必定是。至于家族的生意,外间的嘲讽,我自会想办法应对,无需各位老弟为继承人之事费心。张家的未来,只能系在泰鑫身上,这一点,我绝不会改变。”

    三位族老面面相觑,皆是一脸无奈。张敬之叹了口气:“宏远兄,你这又是何苦?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也无永恒的天才,强扭的瓜不甜啊。”

    “我并非强扭,”张宏远缓缓站起身,身形虽不复壮年时的挺拔,却自有一股凛然气度,“我只是信他。就像当年我父亲信我能守住张家的家业一样,这份信任,无关成败,只关血脉与初心。”

    说罢,他不再看三位族老复杂的神色,转身朝着二公子的“听竹院”走去。廊下的燕子叽叽喳喳地飞过,落在庭院的槐树上,衬得他的背影有些孤单,却异常坚定。

    听竹院里,青竹依依,石桌上还放着昨日未写完的字卷,墨痕早已干涸。张泰鑫身着一袭素色长衫,独自站在那株老槐树下,仰头望着枝繁叶茂的树冠。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洒下来,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驱不散他眼底的阴霾。

    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是幼时父亲亲手为他系上的,“青云直上”四个字的纹路早已被摸得光滑。十六年的天才光环,像是一场绚烂而短暂的梦,如今梦醒,只留下满地狼藉的嘲讽与质疑。

    他清晰地记得测试那日,青州城各大家族的子弟齐聚测试场,当测能石只发出微弱的白光时,周围响起的窃窃私语声、幸灾乐祸的目光,还有何一轩那毫不掩饰的嗤笑。这些画面,日夜在他脑海中盘旋,像一把把尖刀,反复刺着他曾经骄傲的心。

    “父亲说的对,我从前确实太过自大了。”他低声自语,声音带着一丝苦涩,“总以为凭着天赋便能一往无前,却不知世事无常,人心冷暖。如今潜能沉寂,才看清那些围绕在身边的追捧,不过是镜花水月。”

    脚步声从身后传来,沉稳而有力。张泰鑫回过神,看到父亲张宏远正缓步走来,身上的藏青锦袍沾了些许尘土,想来是从正厅一路匆匆赶来。

    “泰鑫。”张宏远走到他身边,声音温和得像春日的细雨,没有一丝责备,只有纯粹的关切。

    张泰鑫喉结滚动了几下,眼眶微微泛红,低下头道:“父亲,坊市的事,我都听说了。是我……是我拖累了家族,让张家蒙羞,让您在族老面前为难。”

    “傻孩子,”张宏远抬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他的手掌宽厚而温暖,带着常年执掌家业留下的薄茧,落在肩上,却给了张泰鑫一股莫名的力量,“家族的荣辱,从不是一人之功,也不是一人之过。张家百年基业,历经风雨无数,岂会因这点挫折便摇摇欲坠?”

    他走到石桌旁,拿起那卷未写完的字,纸上是张泰鑫昨日写下的“青云”二字,笔力虽有几分滞涩,却仍带着一丝不甘的锋芒。张宏远看着那两个字,眼底闪过一丝欣慰,又很快被深沉的父爱取代。

    “前十六年,你是玄关城最耀眼的明珠,”他缓缓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追忆,几分深意,“三岁便能在账房先生面前对答如流,七岁便能指出织锦作坊的经营弊端,十岁便能带着商队远赴江南,签下百万订单。那时的你,意气风发,眼底有光,却也渐渐生出了傲气。你以为天赋能解决一切,却忘了,真正支撑人走得长远的,从来不是一时的顺遂,而是跌入谷底时仍能挺直的脊梁。”

    张宏远将字卷放回桌上,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儿子:“这次潜能沉寂,于你而言,或许并非坏事。那些嘲讽你的人,那些背弃张家的商户,那些劝我另寻继承人的族老,他们就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人心的真实,也照出了你从前的短板。温室里长不出耐寒的劲松,顺境中磨不出坚韧的锋芒,唯有历经寒言冷语的浸泡,历经世事艰难的打磨,你才能真正清醒,真正成长。”

    他抬手,轻轻抚了抚张泰鑫的头顶,动作温柔得如同对待幼时的孩童:“爹活了五十多年,见过太多天才陨落,也见过太多平凡人逆袭。天赋是上天的馈赠,但若没有与之匹配的心性,终究难成大器。如今的你,或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