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弃子 (第2/3页)
都没有,更别提说服他投资一个刚起步的新品牌。
沈冰看着她愁眉不展的样子,拍了拍她的肩:“实在不行,我去问问商烨?他总归是商家人,或许能搭个线?”苏媚却摇了摇头,她不想借着这点间接关系求人让他商烨和沈冰夹杂着利益,更不想让商烨难做。
品牌筹备刚起步,就卡在了最关键的投资环节,两人对着计划书,一时竟有些无措。
苏媚以制片人身份牵头,沈冰扛起导演的担子,两人对着桌上的项目计划书,越聊越清晰——不一定非要盯着众星、万航那些行业巨头。
影视圈里从不缺手握闲散资金、想试水内容投资的小资本:可能是做实业起家、想跨界分杯羹的民营企业老板,可能是看好影视赛道的天使投资人,甚至是一些愿意抱团取暖的中小制作公司。对她们这种刚起步的新品牌来说,小资本反而更灵活,不会过多干涉创作,合作起来也更有话语权。
“咱们先从身边资源挖起,”苏媚笔尖划过计划书上的“融资”一栏,“我联系几个之前合作过的广告方,他们有过内容联动的经验,说不定愿意小额试水;你那边不是认识几个做网剧起家的小投资方吗?也问问口风。”
沈冰点头附和:“没错,小投资先把第一个项目立起来,做出口碑比什么都重要。咱们不用追求大制作,先找个低成本、高潜力的现实题材剧本,打磨好内容,后续自然能吸引更多资源。”
现实就是这样,新品牌没资历没背书,想撬动大资本难如登天,不如脚踏实地从中小投资切入。两人分工明确,苏媚负责对接投资方、梳理项目预算,沈冰专注筛选剧本、敲定主创班底,每天忙着打电话、约面谈、改方案,虽然累得脚不沾地,却浑身透着一股拼劲——她们想做的,从来不是依附谁,而是靠自己的实力,在影视圈站稳脚跟。
褪去傅夫人的身份,苏媚在行业里打拼多年攒下的人脉与口碑,反倒更显实在——当过演员、跑过统筹、做过执行制片,她懂内容、知流程、讲规矩,不少合作过的编剧、摄影指导,还有之前对接过的中小制作公司,都愿意买她几分面子。
这段时间,她彻底开启“连轴转”模式:白天带着项目计划书跑遍各个写字楼,和意向小投资方谈合作细节,从剧本亮点讲到投资回报,掰开揉碎了分析风险与潜力,经常一天要赶两三场面谈;晚上回到家,还要熬夜修改预算表、筛选演员简历,同时盯着新电影的后期收尾,电话接个不停,忙到后半夜是常态。
沈冰也没闲着,作为导演,她一头扎进剧本打磨里,和编剧逐字逐句抠细节,跑遍城市角落勘景,还得筛选合适的摄影、美术团队,要求严苛到近乎挑剔。两人就算忙得见不着面,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