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龙城雅丹引绿飘(一) (第1/3页)
林风背着半旧的登山包,站在龙城边缘的公路旁,风尘仆仆的脸上满是疲惫,却难掩眼底的兴奋。车轮扬起的黄沙还在空气中弥漫,远处的雅丹地貌像一群沉默的巨兽,横亘在戈壁之上,在夕阳的余晖里泛着土黄色的光。
“小伙子,这龙城雅丹可不是谁都能随便进的,你一个人来这儿干啥?” 旁边开着破旧皮卡的老周探出头,操着一口带着西北口音的普通话问道。老周在这一带跑运输多年,见多了来雅丹探险的人,但像林风这样背着大包,一看就是要长期待着的,倒是少见。
林风抹了把脸上的灰尘,笑着回答:“大叔,我是来这儿做生态调研的,想看看能不能给这儿种上点绿色。”
老周一听,忍不住笑了:“种绿色?小伙子,你怕不是不知道这儿的情况吧。这龙城雅丹,一年到头没多少雨,风还大得能把人吹走,石头缝里都长不出草,还想种东西?别白费力气了。”
林风早就料到会有人不理解,他没再多解释,只是递了根烟给老周,问道:“大叔,您知道这附近有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吗?我想先在这儿住下来。”
老周接过烟,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小村落:“往前开个三五公里,有个龙城村,村里有个老王家开的民宿,你可以去那儿问问。不过条件可不太好,你可别嫌弃。”
“谢谢大叔,不嫌弃。” 林风连忙道谢,背着包朝着老周指的方向走去。
夕阳渐渐落下,戈壁的气温骤降,林风裹紧了身上的外套。走在空旷的公路上,只有风声在耳边呼啸,远处雅丹的轮廓越来越模糊,仿佛融入了夜色之中。他想起出发前,导师对他说的话:“龙城雅丹是我国典型的风蚀地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但也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如果能在那儿成功引种植物,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雅丹地貌有着重要意义。” 当时他满心都是憧憬,如今真正站在这片土地上,才感受到任务的艰巨。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林风终于看到了前方隐约的灯光。走近一看,是一个不大的村落,村里的房子大多是土坯房,零星地分布在公路旁。他按照老周的指引,找到了老王家的民宿。民宿是一个小院子,院子里种着几棵白杨树,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
“有人吗?” 林风敲了敲门。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个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探出头来,正是老王。“你是?”
“大叔您好,我是来这儿做调研的,听老周说您这儿有民宿,想在您这儿住几天。” 林风连忙说道。
老王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点了点头:“进来吧,刚好还有一间空房。不过咱们这儿条件简陋,你将就着住。”
林风跟着老王走进院子,院子里收拾得很干净,角落里堆着一些农具。老王把他带到一间客房,房间不大,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墙壁上有些斑驳,但很整洁。
“谢谢大叔,这就挺好的。” 林风放下背包,说道。
“晚饭还没吃吧?等会儿一起吃。” 老王说完,便转身出去了。
林风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然后走到院子里。夜色渐浓,天空中布满了星星,比城市里看到的要明亮得多。他抬头望着星空,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闯出一片天地,让雅丹地貌旁也能有绿色绽放。
晚饭很简单,一盘炒土豆丝、一盘凉拌黄瓜,还有一碗小米粥。老王的妻子李婶很热情,不停地给林风夹菜:“小伙子,多吃点,在这儿调研肯定很辛苦,得吃饱了才有力气。”
“谢谢李婶,您太客气了。” 林风笑着说道。
饭桌上,老王和林风聊了起来。老王告诉林风,龙城村一共有几十户人家,大多以放牧和种植一些耐旱的作物为生。这些年,由于气候干旱,草原退化得越来越严重,庄稼的收成也一年不如一年,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以前这附近还有些草,现在你看,到处都是戈壁滩,风一吹,黄沙漫天。” 老王叹了口气,指着窗外说道,“有时候风沙大的时候,房子都能被埋半截。咱们也想过种树,可种了好几次,都活不了。”
林风听着老王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老王的话并非夸张,龙城雅丹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亟待改善的地步。他对老王说:“大叔,我这次来,就是想试试能不能找到适合在这儿生长的植物,要是能成功,咱们这儿以后也能有绿色。”
老王眼神一亮,但随即又黯淡下去:“小伙子,我知道你有心,可这事儿太难了。以前也有专家来过,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不管多难,我都想试试。” 林风坚定地说道。
晚饭后,林风回到房间,拿出带来的资料和地图,开始研究起来。他带来了大量关于雅丹地貌生态环境的资料,还有各种耐旱植物的介绍。他知道,要在龙城雅丹引种植物,首先要了解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然后才能筛选出适合的植物品种。
窗外的风声越来越大,像是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林风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眼神越来越坚定。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他不会轻易放弃。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绿色会在龙城雅丹绽放。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林风就起床了。李婶已经做好了早饭,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上面卧着一个荷包蛋。
“小伙子,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