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情何以堪(三) (第3/3页)
曾经遇到的那位重病老人,感慨生命的珍贵,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
青山村的乡村旅游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剪纸非遗文化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可就在这时,林妍却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愿意学习剪纸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非遗传承面临断代的危机。
“要是没人继承,咱们的剪纸文化迟早会消失。” 林妍看着村里的老传承人,心里满是担忧。她立刻召开会议,和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村里的老传承人一起商议解决办法。
有人提出,可以在县里的中学开设剪纸兴趣班,培养年轻人对剪纸文化的兴趣。林妍觉得这个办法可行,立刻联系了县教育局和各个中学。可没想到,大部分学校都以 “影响学生学习” 为由,拒绝了她的提议。
魏东亭得知后,主动联系了自己曾经帮扶过的一所中学。校长念及魏东亭之前的帮助,同意先试点开设一个剪纸兴趣班。林妍立刻组织老传承人到学校授课,还自己掏钱购买了剪纸工具和材料。
兴趣班开设初期,报名的学生寥寥无几。林妍没有气馁,她带着老传承人在学校举办了一场剪纸作品展,精美的剪纸作品吸引了不少学生的关注。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报名参加兴趣班,非遗传承终于有了新的希望。
张彦冰也为非遗传承出了一份力。她投资在青山村建立了一个非遗文创工作室,邀请专业的设计师,将剪纸元素融入到现代产品中,开发出了剪纸书签、剪纸服饰等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不仅提高了剪纸文化的知名度,还为村里的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陈婷则利用自己的人脉,联系了市里的医院,将剪纸作品作为医院的文创礼品,送给患者和家属。“剪纸作品不仅美观,还能给患者带来心灵上的慰藉。” 陈婷笑着说。
在四人的共同努力下,洛城县的剪纸非遗传承迎来了新的生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剪纸文化,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几年过去了,洛城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山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剪纸非遗文化走向了全国;张彦冰的企业成为了县里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魏东亭因为在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被提拔为派出所所长;林妍成为了洛城县非遗保护中心的负责人,继续为非遗传承事业奋斗;陈婷也晋升为县医院的护士长,带领着护士团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这天,四人又一次聚在了洛城县入口的老槐树下。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见证着洛城县的变迁,也见证着四人的成长与蜕变。
“还记得咱们第一次在这里见面的时候吗?那时候谁也没想到,咱们会在洛城县留下这么多回忆。” 林妍看着老槐树,感慨地说。
陈婷笑着说:“是啊,这些年咱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有过争吵,有过失落,但更多的是互相扶持和鼓励。”
魏东亭握住张彦冰的手,眼神温柔:“能和你们一起在洛城县奋斗,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未来,我想和彦冰在这里安家,一直守护着这座小城。”
张彦冰靠在魏东亭的肩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也是。”
林妍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了自己的另一半,想起了那些为非遗传承努力的日子,觉得无比充实。“我也会一直留在洛城县,把剪纸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小城的故事。”
陈婷也坚定地说:“我会一直在这里,守护大家的健康。”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四人身上,也洒在洛城县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知道,未来的洛城县还会面临新的挑战,但只要他们四人携手并肩,相互守望,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让洛城县变得更加美好。
而 “情何以堪” 这四个字,早已成为他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它见证了他们的青春与成长,见证了他们的友情与爱情,也见证了他们对洛城县深深的热爱与担当。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在洛城县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让这份 “情” 永远延续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