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左手拂尘右手八卦镜(一)  左眼见飘心中喜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六十五章左手拂尘右手八卦镜(一) (第1/3页)

    暮春的雨,总带着三分缠磨人的湿意。萧琰踏着青石板路往南行时,檐角的铜铃已被雾气浸得发不出脆响,唯有左手握着的拂尘,马尾鬃毛在风里微微颤动,每一根都透着经年养护的柔亮。他右手悬在腰间,指尖离那面黄铜八卦镜的边缘不过半寸 —— 镜面上刻着的乾、坤、震、巽四卦纹路,在阴云下泛着极淡的金光,像是藏着一捧不肯熄灭的星子。

    这是他离京的第三十七天。从汴京城外的玄清观出发时,观主真人曾握着他的手叮嘱:“南行至桐柏山一带,若见废观,慎入。” 那时他只当是师门长辈的寻常告诫,直到此刻站在山道拐角,望见那座隐在竹林深处的道观轮廓,才觉出真人话里的分量。

    道观的山门塌了大半,青灰色的瓦片碎得满地都是,唯有门楣上那块朽坏的木匾还悬着,依稀能辨出 “清虚观” 三个字。木匾边缘爬满了墨绿色的藤蔓,有几枝甚至穿过裂缝,在风里晃悠悠地扫着积灰。萧琰停下脚步,左手的拂尘轻轻一摆,拂去落在肩头的雨丝 —— 这动作他练了十年,每一次挥袖都带着玄清观特有的静心诀,可此刻丹田处的真气却莫名浮动,像是被什么东西勾着似的,往那废观方向牵引。

    “奇怪。” 他低低自语,右手的八卦镜忽然发烫。镜面上的坎卦纹路亮起,与山道旁的溪水形成隐隐的呼应。萧琰皱了皱眉,顺着卦象指引往溪边走,却见水面上漂着几片枯黄的竹叶,每一片叶子的脉络都透着黑,像是被墨染过。他蹲下身,用拂尘的柄轻轻拨开水面,水底竟沉着一枚生锈的铜簪,簪头雕着的仙鹤翅膀折断了,唯有眼睛处嵌着的碎玉,还在水里闪着冷光。

    这铜簪的样式,是二十年前京中贵女最爱的款式。萧琰的心猛地一沉 —— 二十年前,玄清观曾有一位师姐下山历练,从此杳无音讯,临走时带的,就是一支一模一样的铜簪。

    雨势渐大,萧琰握着八卦镜,一步步走进清虚观的大门。脚下的青石板长满了青苔,每走一步都打滑,唯有左手的拂尘不时点地,帮他稳住身形。道观的前殿早已破败,正中央的三清像断了手臂,脸上的金漆剥落,露出里面暗褐色的木头,像是老人皲裂的皮肤。

    殿内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檀香 —— 这檀香不是寻常的寺庙用香,而是玄清观特有的 “凝神香”,需用柏叶、松针和山中的晨露调制,寻常人根本配不出来。萧琰屏住呼吸,右手的八卦镜越握越紧,镜面上的离卦纹路开始发烫,像是在提醒他前方有危险。

    “吱呀 ——”

    西厢房的门忽然响了一声,像是有人在里面推门。萧琰循声望去,只见那扇木门虚掩着,门缝里透出一点微弱的光。他放轻脚步走过去,左手的拂尘贴在身侧,指尖凝聚着真气 —— 若是有邪祟,这拂尘上的马尾鬃毛能瞬间散出清心符的力量。

    推开门的瞬间,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萧琰下意识地用拂尘挡在身前,却见屋内空荡荡的,唯有一张破旧的木桌摆在中央,桌上放着一盏油灯。油灯的灯芯是新的,灯油还在微微晃动,显然刚被人点燃过。

    “谁在里面?” 萧琰沉声问道,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回荡,却没有任何回应。他走到桌前,仔细打量那盏油灯 —— 灯盏是青瓷做的,上面刻着玄清观的观徽,与他随身携带的玉佩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踏在积水里,发出 “啪嗒啪嗒” 的声响。萧琰猛地转身,右手的八卦镜对准窗口,却见一道黑影从窗外闪过,速度快得像一阵风。他追出门外,只见山道上的竹林摇晃,雨水顺着竹叶往下滴,却连个人影都没有。

    “等等!” 萧琰喊道,提着拂尘追进竹林。竹叶划破他的衣袖,留下一道道细小的伤口,可他丝毫不在意 —— 那道黑影的背影,竟与记忆中师姐的模样有几分相似。

    竹林深处的泥土松软,萧琰走了没几步,脚下忽然一滑,险些摔倒。他用拂尘撑在地上,却触到了一块冰冷的石头。低头一看,那竟是一块墓碑,上面刻着 “清虚观弟子林晚月之墓”—— 林晚月,正是二十年前失踪的那位师姐。

    墓碑上的字迹模糊,显然是常年被雨水冲刷的缘故,可碑前却摆着一束新鲜的野菊,花瓣上还沾着水珠,像是刚放在这里不久。萧琰蹲下身,指尖拂过墓碑上的字迹,忽然发现碑石的侧面有一道裂缝,里面嵌着一张泛黄的纸。

    他小心翼翼地把纸取出来,展开一看,竟是一张残缺的卦象图。图上画着的卦象是 “水火既济”,可唯独少了最关键的变爻,旁边还写着几行小字:“子时三刻,观内井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