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寒夜故人来 (第1/3页)
深秋的雨,总带着一股子浸骨的凉。
青州市老城区的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发亮,倒映着两侧斑驳的灯笼红光。巷子深处,一栋三层小楼孤零零地立在雨幕里,二楼窗口透出昏黄的灯,在湿漉漉的地面投下一块菱形的光晕。
这是“墨痕侦探事务所”,青州城里最有名也最神秘的私家侦探社。
此刻,二楼办公室里,林墨正坐在靠窗的梨花木书桌前。他指尖夹着一支未点燃的烟,目光落在桌上摊开的一本线装古籍上——那是清同治年间刻本的《诗经集传》,书页边缘已经泛黄发脆,被人用细棉线小心翼翼地修补过。
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混着楼下老街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衬得这间屋子愈发安静。书桌上还放着一个搪瓷杯,杯身上印着的“刑侦大队”字样已经有些模糊,杯沿留着一道浅浅的磕碰痕迹。
五年了。
林墨抬手摩挲了一下搪瓷杯的杯沿,指腹触到那道凹凸不平的痕迹时,指尖微微一顿。五年前,就是这个杯子,在审讯室里被他失手摔在地上,伴随着杯子碎裂的声音,还有他“滥用职权、制造冤案”的宣判。
那场变故,让他从青州刑侦大队最年轻的队长,变成了人人唾弃的罪犯。虽然三年后因为“证据不足”被改判无罪,但他身上的污点,还有那桩至今悬而未决的“玉琮案”,像两道无形的枷锁,把他困在了过去。
辞职,开侦探社,成了他唯一的出路。靠着过人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这两年他倒是破了不少警局束手无策的小案子,“墨痕”的名声渐渐传开,只是他性子愈发孤僻,除了必要的委托人,几乎不与人来往。
“叮铃——”
门口挂着的铜铃突然响了一声,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林墨眉头微蹙。这个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又是这样的雨天,很少有人会来。他起身走到窗边,撩开厚重的窗帘一角,向下望去。
雨幕中,站着一个女人。
她穿着一件藏青色的风衣,头发被雨水打湿了几缕,贴在光洁的额角。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身姿挺拔,即使站在泥泞的巷口,也透着一股干净利落的劲儿。路灯的光落在她脸上,能看到一双格外明亮的眼睛,正抬头望着二楼的窗口。
是她?
林墨的眼神沉了沉。苏晚晴,青州市公安局法医中心的新锐法医,医学和古典文学双学位,去年刚从国外回来。半年前,城西碎尸案,他们有过一面之缘。
她怎么会找到这里?
林墨没说话,转身下楼开门。木质的楼梯在脚下发出“吱呀”的声响,在空旷的楼道里格外清晰。
“林先生,打扰了。”苏晚晴看到开门的人,微微颔首,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落在风衣的肩线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
“苏法医。”林墨侧身让她进来,声音低沉,听不出情绪,“这么晚了,有事?”
侦探社的一楼是个小客厅,摆着两张旧沙发和一个实木茶几。林墨给她倒了杯热水,递过去:“先暖暖身子。”
苏晚晴接过杯子,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紧绷的肩膀微微松弛了一些。她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资料,放在茶几上,推到林墨面前:“林先生,我今天来,是想请你帮我查一个案子。”
林墨拿起资料,第一页就是一张现场照片。照片里是一具女尸,躺在一片茂密的竹林里,身上穿着素雅的旗袍,手里紧紧攥着一本翻开的《诗经》。女尸的面容平静,像是睡着了一样,但脖颈处有一道细细的勒痕,颜色发紫,显然是致命伤。
“死者名叫沈清禾,三十五岁,是市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师。”苏晚晴的声音带着法医特有的冷静,“发现尸体的地方是城郊的云栖竹径,昨天早上被晨练的老人发现的。现场没有打斗痕迹,没有脚印,没有指纹,除了她手里的这本书,没有任何其他线索。”
林墨翻到下一页,是那本《诗经》的特写。书页上印着的是《国风・召南・行露》,其中一句被人用红笔圈了出来:“厌浥行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