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环卫工的孙子  瞑瞳侦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章:环卫工的孙子 (第2/3页)

    “砰”的关门声传来,姜傅海独自坐在餐桌前,望着孙子消失的门口,许久,才深深地叹了口气。他伸出手,轻轻摩挲着胸前一枚贴身佩戴的、已经磨损得看不清原本纹路的古旧玉佩,浑浊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难明的光芒。

    “该来的,终究还是躲不掉啊……”一声几不可闻的低语,消散在清晨寂静的空气里。

    下楼的时候,姜墨脸上那刻意维持的灿烂笑容慢慢收敛起来。他下意识地抬起手,用指尖轻轻触碰了一下左眼下方温热的皮肤。

    爷爷说的没错,这眼睛……确实有点邪性。

    今天早上醒来时,他迷迷糊糊间,好像看见窗边的空气扭曲了一下,一团模糊的、人形的白影一闪而过,没有五官,没有具体的轮廓,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冰冷感。他当时吓得一个激灵,彻底清醒过来,再定睛看去,那里却只有被风吹起的窗帘和窗外寻常的晨光。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自从三年前装上这颗义眼,度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后,他就开始断断续续地看见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有时是盘旋在别人头顶的、颜色各异的模糊光晕;有时是空气中一闪而过的、如同数据流般的奇异纹路;甚至有一次,在深夜加班回家的路上,他好像看到一个穿着旧式旗袍的女人,低着头站在空无一人的街角,等他壮着胆子走近时,那身影却像烟雾一样消散了。

    起初,他坚定地认为是义眼的视觉传感器或者神经连接接口出了故障,产生了某种类似“数字幽灵”的影像重叠。为此,他前后三次将义眼送回羽梦科技进行检修。然而,每次得到的检测报告都白纸黑字地写着同一结论:设备各项参数正常,神经连接稳定率高达99.8%,不存在任何硬件或软件故障。

    “见鬼了……”他小声嘀咕了一句,随即又被自己的用词逗得苦笑了一下。他甩甩头,试图把那些荒诞的影像和不安的情绪从脑海里彻底驱逐出去。今天是周一,公司还有个关于新一代AI助手“灵犀”的核心算法研讨会,他作为主程之一,绝不能迟到或状态不佳。

    刚走出单元门,迎面就撞上了正在遛一只棕色小泰迪的李阿姨。

    “哎哟,小墨上班去啊?”李阿姨一看见他,脸上就笑开了花,眼角的鱼尾纹都挤成了快乐的扇形,“今天这精神头,跟个小太阳似的,看着就让人高兴!”

    “李阿姨早!”姜墨瞬间切换回那个阳光开朗的模式,他自然地蹲下身,摸了摸那只兴奋摇着尾巴的小泰迪,“哟,妞妞今天这发型真时尚,这小辫扎的,萌度爆表啊!哪个顶尖宠物美容院做的?下次也带我去试试?”

    他一本正经地逗着狗,把李阿姨逗得前仰后合,笑声格外响亮:“你这孩子,嘴贫的哟!快去吧快去吧,别迟到了!”

    这就是姜墨在海洲市这个老旧小区里的日常形象——二十六岁,英俊帅气,身高一米八,肩宽腰窄,是附近阿姨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典范。他在顶尖科技公司工作,收入丰厚,性格开朗幽默,仿佛天生就能给周围带来光和热,简直就是行走的正能量发射器和小太阳。

    只有他自己最清楚,那看似没心没肺、永远灿烂的笑容下面,究竟藏着多少无法对人言说的秘密和困扰。他的外向健谈,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保护色,用来掩盖那颗因为特殊经历而比常人更加敏感和谨慎的内心。他看似大大咧咧,实则观察入微;他敢闯敢拼,却也懂得谋定而后动。这份清醒与通透,是生活早早教会他的东西。

    早高峰的悬浮列车里,像一个塞满了沙丁鱼的金属罐头,只是这个罐头正在离地数十米的空中轨道上高速飞驰。姜墨好不容易在靠近车窗的位置找到了一个立足之地,他靠在冰冷的玻璃上,俯瞰着脚下缓缓移动的都市画卷。

    2035年的海洲市,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立体城市。摩天大楼如同参天巨木般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玻璃幕墙在初升的朝阳下反射出耀眼的金光。无数条空中车道在不同高度层交错纵横,形成复杂而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各式各样的悬浮车如同色彩斑斓的流星,拖着淡淡的光尾,在这张巨大的网格中井然有序地穿梭。更远处,数不清的无人机如同忙碌的工蜂,组成庞大的编队,在楼宇的间隙间灵活飞舞,运送着早餐、咖啡、文件和各种各样的小型快递,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低空经济”脉搏。

    这是一座充满未来感的超级都市,繁华,高效,冰冷,而又生机勃勃。

    姜墨的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过拥挤的车厢,左眼却在不经意间,再次捕捉到了一些让他脊背发凉的异常“影像”。

    坐在他对面那个穿着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头顶正盘旋着一团浓稠的、不断扭曲翻滚的深灰色雾气。那雾气的形状诡异,仔细看去,仿佛是由无数张缩小了的、痛苦而狰狞的人脸挤压、缠绕而成,它们无声地张着嘴,像是在发出永恒的尖叫。一股莫名的压抑和绝望感,隔着空气隐隐传来。

    旁边那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