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五一零章 傻,总是有理由的(三更,一更到)  世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五一零章 傻,总是有理由的(三更,一更到) (第2/3页)

来,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才能给首长们留下个好印象不是?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局常委的几位领导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都有些不悦:国家这些年来白养了这些家伙了?航工业的这些家伙未免太不靠谱了吧?平日里抢肉吃一个个比狗还快,可到了国家有困难需要他们顶上来的时候,躲的也比狗还快!

    “舰载预警机我们当然需要,不过技术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取得突破的,我倒是想要知道,林总您打算如何获得eh101和米—26?”顾瑞河大概是准备豁出去了,居然硬顶着林鸿飞的话说道,“哦,我忘记了小林同志你手里就有一架米—26直升机……您打算如何获得一架eh101进行逆向仿制还不被欧洲人告上法庭?雷达和控制、指挥系统就不说了,这不是你的任务,小林同志,我就想要知道,您打算解决动机、主减速器和飞控系统这三个最核心的问题?嗯,还有,既然是舰载预警机,在机顶有旋翼的情况下,预警雷达您打算放哪儿?”

    如此说来,不是四个问题,而是五个问题,但必须要承认,虽然顾瑞河的话不怎么好听,但是真正的大实话,对于现在的共和国而言,其实制造出一个这么大的机身并不难,我们既然能够制造运八,制造如米—26或者次两级的eh101的机身都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在直升机的技术当,机身设计是属于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了,发动机、主减速器、飞控系统才是最有技术含量的,尤其是发动机,虽然同为涡轮发动机,但与战斗机使用的涡喷或者涡扇发动机相比,直升机使用的涡轮轴发动机不但工作环境恶劣的多、要求更是高得多,君不见我们已经可以制造4000公斤推力等级的喷气式发动机了,但迄今为止只能制造最大输出功率700多千瓦的涡轮轴发动机?

    真正了解共和国航空工业基础现状的专家们,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却是暗自点头的:小林同志有信心是好的,但这个信心……嗯,似乎太足了一些,有些超乎了国家当前的实际能力。

    “原来是这样……请问顾书记,除了这几个担心之外,您还有什么问题?”林鸿飞忽然笑了,他委实是想不出来此刻的顾瑞河脑子里到底是在想着怎么:学雷锋做好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了成全自己不惜往自己身上泼脏水?除了这个,林鸿飞委实想不出顾瑞河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林鸿飞的反应,让顾瑞河不由得一愣:他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他真的有信心搞出国人自己的重型直升机来?这怎么可能?顾瑞河愣了一下。随即嗤之以鼻!

    航工业搞了这么多年,也不过用类似手工生产的方式组装来不到20架的、仿自法国“超黄蜂”的直8直升机,现在共和国能够勉强生产的之声就就是直9,直9是什么?不过是一架最大起飞重量4.1吨、载重2吨的轻型通用多用途直升机而已,这还的是最新的直—9。

    没错。国家是准备给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20年的时间,用15年搞出原型机。20年定型。但已顾瑞河对共和国国家工业基础和高端精密制造、铸造以及锻造的了解,这根本就不是共和国航空工业能够完成的任务,其难度丝毫不亚于让只能生产最大起飞重量61吨的运八的我们,在20年之内能够生产最大起飞重量405吨的n—124。

    “没有了,这几个问题就是我们最担心、也是我们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顾瑞河倒是没到彻底没救的程度。轻蔑的看了林鸿飞一眼,扭头向局常委巨头们道,“各位首长,不是我们航工业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小林同志的这个计划超出了我们国家航空工业技术的极限,这根本是不可能成功的,除了劳民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