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朝野震惊 (第2/3页)
,没去政事堂。
政事堂其他的宰相也是满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官家为何做此决定,官员们将几位宰相请出来,宰相们也不知如何解释。
至于官员们为何只聚集政事堂,不敢去宫门跪地请愿,请求官家收回成命……
这个,有人曾经做出过尝试,结果变成了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官家强势下旨,一次性罢免了两百余名官员,全是跪宫门请愿的。
从那以后,跪宫门请愿这项公益活动,就没人敢再碰了,因为大家已经知道,跪宫门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一定能解决自己。
于是政事堂倒霉了,官员们纷纷找上门,要求宰相们给个说法。
这件事太严重了,宰相们也被搞懵了,整个政事堂除了章惇,别的宰相根本不知情,而章惇这老狐狸,早就躲起来了。
政事堂的宰相们显然给不了官员们解释,他们自己也是一脸懵逼。
接下来呢?
不允许跪宫门是吧,那就写奏疏谏止。
咱们跟你讲道理,你总不会动辄罢免吧。大宋立国以来,鲜有因言获罪的,而讲道理,向来是文官们的强项。
不到中午,上千份奏疏飞进了政事堂,奏疏里的语气轻重不一,但意思都基本相同,那就是请官家三思慎重,缓行方田均税法,此法不可立,立则天下动荡,有亡国之虞。
新政司内,官员们也是一脸犹豫。
方田均税法到底要不要商议讨论,讨论过后应该拿出怎样的结果,这些官员们心里也没底。
太严重了,数十年来,三代帝王不敢碰,历任宰相也不敢碰,因为这条税法太要命了,它触碰到了太多人的核心利益,别人会跟你玩命的。
“要不,咱们请政事堂诸位相公过来,一起商议?”新政司内一名官员迟疑地道。
“政事堂的相公们都躲了,谁敢来?”另一名官员苦笑:“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咱们就算讨论出结果,谁敢执行?”
资政殿学士,京畿路观察使留后郑朝宗道:“朝廷还有监察府,政令若正式颁布,地方官员若敢不执行,自有监察府和皇城司的人处理。”
“若是反对的官员有数百甚至上千呢?官家难道把他们都罢免了?那天下谁来治理?”
“还有朝堂的,地方官府的,民间的,各个利益关系网,官员与士商串联的利益线,北方的大地主,南方的大海商,此税法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利益链条都会被触动,我等从何开始商议讨论?”
郑朝宗不说话了。
同僚们说的是事实,这件事实在太大了,牵扯的人和利益太深太广,哪怕郑朝宗敢说真话,敢办实事,可他终究势单力薄,根本顶不住来自全天下利益集团的压力和反扑。
当年贤相王安石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郑朝宗何德何能解决得了?
新政司内,官员们的目光纷纷望向郑朝宗。
他们都是下放民间后,被官家下旨提拔进来的,对于民间的现状和疾苦,以及存在的问题都有着深刻的了解,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被官家调入新政司,参与新政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