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6 有消息  玩宝金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76 有消息 (第1/3页)

整整一个晚上,陈凡眼睛都没舍得合,他把父亲留下来那几本刘子芬《竹园陶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来来回回的翻了个遍。

    虽然算不上精读,但是总把是把这个“陶青老人”弄了个一清二楚。

    这位老人,本名叫王步,一八九八年出生于景德镇,算得上一个陶瓷花世家出生,他爹名字不太好听,比较娘,叫做“秀春”,但是当时名头不小,是清朝同治、光绪间优秀青花画手。

    在他爸的薰陶下,王步从小喜爱绘事,但是比较倒霉的是,父亲逝世得比较早,没了经济来源,只能随寡母返回丰城长湖老家并上了三年私塾。

    一九零七年,王步九岁的时候,碰上了一个好亲戚,在亲友的帮助下小小年纪只身来到景德镇,拜青花艺人许友生为师,一学就学了五年。

    孟子有句话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话放到王步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五年以后,王步好不容易出师了,但是好死不死,他师傅的那间陶瓷工场居然也跟着一起倒闭了。

    人总要吃饭,没了办法,王步只得靠画鸟食罐为生。但是王步做事很认真,鸟食罐虽为蕞尔小物,但王步因为酷爱刻意求精,很得顾主赏识。

    不久,陶瓷名家吴霭生便发现了他的艺术才能,于是,一九一九年聘王步进入瓷业美术社担任仿古瓷的制作,朝夕临摹明、清官窑名品,为日后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二六年吴霭生病逝,王步就始摆脱仿古瓷的制作,采用水墨画的若干技法绘制青花,制作出大方、清新的作品,一洗晚清瓷画的繁琐陋习,在当时的陶瓷艺术界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

    艺术创作这事情,跟风容易,开创流派难,但凡能开创流派的人,几乎个个都是大师,王步自然也不例外,到中晚年的时候,命途多舛的王步成为了为名于世的“青花大王”。

    既然成了大王,那大王的名号自然不是白封的,这老先生的青花瓷画,一个笔筒2000年左右就拍到了六七百万,一个三十厘米立方的瓷板在06年甚至成交过一千九百万的天价。

    “这个丽姐啊!一千多万的东西,拿来腌黄瓜……”

    把里里外外的资料研究了一个遍,陈凡看着眼前断成了两截的瓷板画,颇有些欲哭无泪的感觉,这姐姐哪里是在腌黄瓜啊,就算是腌金条,都用不找用个这么好的东西垫地上不是?

    这一个不小心,就毁了几万车黄瓜的价钱——完整的王步作品是值千把万,但是烂成这样的,天知道值几块钱呢?

    “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