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养蚕 (第1/3页)
四个孩子都是心狠的,一直把剩下的两个背篓都装得满满当当才意犹未尽地回家去了。
家里赵氏正在拆棉被,天气暖和了以后这盖了一个冬天的被子得拆了洗洗,顺便把里头的棉花晾出来晒晒。
西边院子里打上了围墙,林二平几个正热火朝天地忙乎着,赵氏烧开了热水,就先过去给他们倒水了。
下山的时候二郎和二妮把背篓背在身前,小心翼翼地护着你们的蚕种,而大妮和大郎则是背着一篓子茶叶。
二妮一进屋就让赵氏帮着找旧麻布了,赵氏问道,“怎么了?要做什么用?”
二妮把背篓轻轻地放下,掀掉搭在上头的破布,冲赵氏说道,“娘,你来看看这个东西!”
赵氏走上去,弯着腰看了好一会儿,迟疑道,“这莫不是蚕种?”
几个孩子都惊到了,二郎率先问道,“咦,娘,你知道啊?”
赵氏蹲下身子托起一只蚕宝宝仔细看了看,点点头,随即解释道,“以前听说过的,倒是和这东西有些相似,这是在哪里弄来的?”
二妮便笑着说,“二郎发现了这黑虫觉得好玩,我看了之后想起之前无意间在一本书中看到过,知道是蚕种,也知道怎么样就被弄回家来了。”
大郎急切地问道,“娘,这东西真能吐丝吗?”
看着其他两人也把希望都压在了赵氏身上,二妮气愤地跺跺脚,“哼,就知道你们不信我!”二妮气得脸都红了,双手叉着腰,气势汹汹地说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知道吗!”
兄妹三人相互望了一眼,俱摇摇头,“额……”还真不知道!
“这是诗句?”赵氏惊讶地看着二妮,这妮子居然成出口成诗,“这诗句是你作的?”
额!二妮心里的小人儿恨不得给自己身上扎两针,叫你嘴快,叫你不经过大脑,这是唐朝李商隐的诗句,这会儿都没唐朝哪儿来的诗句啊。
二妮挠挠头,装作很震惊地模样,“你们居然没听过!”一副很是懊恼的样子,“这诗句多有名啊,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殆尽,满腔热泪才会流干。多么情深谊长,至死不渝啊,我上回在旧书上看到过哒,叫你们平日里不好好看书,这下让我又骄傲了吧!”
二郎被刺激到了,才大他一岁的姐姐就已经如此聪明了,难道真是他太不用功了,坚决地说,“我现在就去看书,饭都不吃了!”
这么一打岔,赵氏和大妮、大郎就忘了继续追问了,二妮忙吧二郎拉住,“别,先来把蚕种放到蚕匾里去一个个仔细放好,别掉了漏了啊,二郎干活最认真了,二妮得多靠你!”
一句话把二郎哄得心都飞扬起来了,嘴巴都咧到耳后根去了。
赵氏已经看到了另外两个背篓的东西,拈起几个瞧瞧,“这莫不是茶叶?”
大妮见赵氏这么博学,心中的兴奋也多了几分,挽着二妮朝赵氏说道,“嘿,娘,您的眼光也太好了吧,我们今天可是有大收获了,不仅摘得了蚕种,还摘来了茶叶,等今天咱家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