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3章 风筝  良田美景:逍遥小农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83章 风筝 (第1/3页)

    晚上钱大夫和小秦大夫却是在他们煮好粽子之前来了。

    钱大夫见了二郎在烧火,忙兴奋地对二妮说,“快,煮了浆糊,咱的风筝还没糊呢!”

    二妮脚下一个趔趄:天老爷呢,这时间起码也得晚上七点了吧,在早睡早起的古代不是一家人都应该和周公约会去了么!

    三郎因着两个哥哥都不在屋子里,抱着一只小布偶小老鼠来厨房溜达,一听钱大夫要糊风筝,兴奋地一蹦三尺高。

    三郎见钱大夫手里还拿着竹条子,立刻拽着大郎的手就往外跑了,“哇,纸在楼下书房呢,我去拿,大哥,你帮我那个油碗来,我一个人害怕!”

    二妮忍不住撇嘴:这大晚上的糊风筝,这是得多闲啊!不是她不看好这个项目,相反对于没有娱乐节目没有八卦的古代,有个放风筝的游戏真心好,而且这也是古老的艺术了吧。

    史书上说,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

    风筝在历史上多次被用于战争和通讯,而清明节的风筝因着华夏一直以来的文化熏陶,它的意义大多是在求福上,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妮心思回转之际,手下却是熟练地撒米、倒水,煮起了黏糊糊的米粥。

    钱大夫和小秦大夫自动自发地把手里的竹篾、麻绳、棉线等都拿去了东次间。

    二郎点上了家里的大红烛和几只白蜡烛,瞬间,东次间里就亮堂了。

    楼上和赵氏说话的森爹也听到动静下楼了,三郎兴奋地跪在长条凳上,看着钱大夫和森爹裁纸。

    大郎回来帮二妮把锅子里的粽子一个个撩起来放到篮子里,厨房里的天花板上放了绳子,绳上拴着铁钩子,这篮子是要放到铁钩子上去的,这既是为了保鲜也是为了不让老鼠有一点机会。

    二妮烧火,很快就把浆糊煮好了。

    二郎、阿焱和三郎围着森爹和钱大夫,看着他们比划来比划去,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就站在一旁。

    森爹也是不知道要做什么类型的,遂问道,“这要做个什么风筝?”

    钱大夫动作娴熟,用竹篾在纸上上下比划,“先做个最简单的试试手,若是还成就做有图案的!”

    一看就是之前做好的,钱大夫给几个人都分配了任务,讲好了就做最简单的四方四正的风筝,二妮和大郎接着刷锅子、洗灶台,把厨房收拾干净。

    一屋子的异性,二妮干好了活就端了热水桶去浴室洗漱,然后就钻到床上去了。

    大妮已经睡着了,二妮也没关心楼下做得如何了,翻个身找了个舒服的位置也睡着了!

    楼下东次间里却是越做越上手,越做越兴奋啊,好像一件作品即将问世的时候,那种兴奋感没法形容了!

    当然,几人第二天都顶着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