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5章 风电之父  绝对权力:仕途成长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05章 风电之父 (第2/3页)

起来。而且非常满意这个称谓。他说道:“如果我不跟他们吼吼,可能到现在都不会重新测量我们风能的储量。过去气象部门公布的10亿千瓦的资源储量是在10米高空,现在大风机已经延伸到80米高空,甚至有趋势延伸到100米高空。还按老一套办法测量肯定是不行的。风电的资源量有个特点,跟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10米高的风速比起80米高空的风速要小的多,80米如果大30的话,那资源量就增加两倍。所以,这就是大致的风资源的特点。”

    关昊认真的听着。何老又说:“怎么知道有45亿千瓦的风能储量呢?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但是美国人给了个世界风能资源的估算,说是80米高空,世界风能资源有700亿千瓦。我本身就是理论物理学家,就拿中国陆地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5,我把这700亿千瓦乘以65,就是45亿千瓦。”

    关昊被老先生的率真感动了,他由衷地说道:“您的发现将带来一个风电产业的崛起。所以把您誉为风电之父一点都不为过。”

    何老听关昊把他誉为“风电之父”,他开心地“哈哈”大笑,说道:“这还不敢当,不过搞风能的人都知道,风能产业的兴起是我吹出来的。我是搞核能的,看到发展核能源来解决能源问题没有太大希望后,我就研究分析了国外的再生能源的应用,觉得这个领域很有希望。越研究就越感兴趣,越感兴趣就越激动。如果拿出当年搞两弹一星的精神搞新能源开发,绝对不该是现在这个状况。”

    可能是老先生很满意关昊称他为“风电之父”,他很乐意和他谈论这个话题。

    何能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是我国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倡导者之一。原名何民良,就因为他在核物理领域里的显著成绩,被当年一位国家领导人用了一个字赞誉了他的拼搏钻研精神,那就是“能”字。后来,为了激励自己何良民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何能。

    其实这个“能”字的典故来源于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据说这个“能”字他至今收藏,时刻激励自己为国效力。他认为能源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问题。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原子能时代转向太阳能时代,他说,中国需要像50年前抓“两弹一星”时那样,抓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直至实现现代化。

    夏霁菡受关昊的熏陶,也有意识的搜集和掌握了一些再生能源这方面的知识,她突然问何能:“何老,您是研究核能的,可是您却对再生能源感兴趣,您说再生能源有可能有取代化石能源的那一天吗?”

    何老没有意识到旁边的这位小姑娘居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他没有正面回答夏霁菡,而是问道:“姑娘,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