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海捞针 (第2/3页)
,几条溪流瀑布从山上垂下,汇到眼前的溪谷延伸向远方,这也是唯一可以进出的路。眼前的山形水势要是高童来了大概能说出个子丑寅卯,但是那也不管用,古代苗人可不会按照汉人的风水地脉安置龙穴。
老吴一坐下来,就闷声不响地拿出了一个大笔记本,在上面写写画画,不断变换角度观察周围环境,鼓捣了有一个多小时,直到吃晚饭时还带着本子专注地看着,众人也就一边慢慢吃着饭,一边围绕如何找墓就个话题讨论起来。
老吴的思路是用排除法将一处处不可能的地点筛掉,首先要否定中间盆地的所有位置,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这盆地被山洪冲刷过不知多少次,古代苗人的墓葬再奇特,想保存久远,就要避开这样的地方。
陈瞎子听完,未置可否地接口道:“怕不光是眼前这个洼地,只要在明里暗里走水脉的地方修墓,至多几百年墓室也就泡塌了,连棺椁也被压毁难寻见,这样的墓我找出过几个,人下了地,多半什么也淘不出来,除非大揭了盖,找准主墓室方位把土挖出来,一点点地筛。”
我们几个都暗暗摇头,手头的资料显示罗滇王生前有过和中原帝王一样的大规模修陵,他绝计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低级失误,张选抬头环视莽莽苍苍的那几座山,可能一时不知从何下手,皱起了眉头道:“这么说来,罗滇王墓假设真在附近,也应该是高出盆地地面的山陵。”
老吴点点头,把本子打开,指着刚刚画出的几幅山峦草图,着重标了七八个地点说出一堆理由,从大型陵墓修造必要的地理条件,到山陵形成以后一千多年风水侵蚀的地势演变,涉及到非常复杂的专业考古学,我一直听得迷迷糊糊,只知道老吴说明天最好众人一起把这几个点都跑一遍,茫然地跟着大伙儿一起点头。
找墓这事儿到了现场我才感觉相当棘手,现在只能倚仗老吴和陈瞎子大海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