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节 主不可因怒而兴师 (第2/3页)
欣赏蔡吉的一点就是她有自知之明.毕竟有邪也只有对有自知之明的人说才有用.确实.身为女子是蔡吉永远无法抹去的弱点.因为身为女子,所以难以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因为身为女子,所以要花百倍于男子的努力才能得到天下人的认可.
事实上,直收到天子任命成为东莱太守的那一天,蔡吉才真正有底气换掉男装转而以女子的身份统领一郡之地.因为那时的蔡吉已多了一层重要身份,那便是身负皇命的朝廷命官.蔡安贞的权利来自汉天子,听命于蔡安贞就是听命于汉天子.正是这等因果关系给了诸多文臣武将一个冠冕堂皇的台阶,使他们能够接受一个女子做他们的主公.但在另一方面蔡吉对皇权的依赖也让曹操拿住了她的要害.令曹军可以一次一次地假借天子名义蚕食蔡吉的领地.不过在贾诩看来这还不算罪棘手的麻烦,真正致命的问题在于光是一县,一郡甚至一州能否满足曹孟德那日渐膨胀的胃口?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于是下一刻,贾诩便将最糟糕的假设摆到了蔡吉面前,"若天子不承认,君当如何处之?"
天子若不承认,吾当取而代之!
蔡吉最终还是没将这句话说出口,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死一般的沉默.因为直到现在蔡吉依旧不能肯定会有多少臣下会陪她与汉室.[,!]为敌.所谓的受人敬仰大将军与人人得而诛之的妖女其实也就一线之间的差别.
然而贾诩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而是咄咄逼问道,"主上可知,曹孟德已借天子之名封郭奉孝,太史子义,张儁乿为亭侯?"
面对贾诩的诛心之问,蔡吉黛眉微竖启唇反驳,"奉孝,子义,儁乿皆忠义之士,岂会被曹孟德收买."
"奉孝,子义,儁乿尚可感念主上知遇之恩,然其治下将校官吏亦能不为所动乎?君不闻.白狼惊变后,冀州诸郡已只识太史将军,不识蔡齐侯."
贾诩话说到这份上已是**裸的挑拨,但此时的蔡吉反倒是紧抿双唇低头不语.不是她不信任郭嘉,太史慈,张郺三人,实在是史书上那一页页记述太过鲜血淋漓.从魏晋南北朝那一场又一场的兵变到朱元璋的蓝玉案,君主与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之间似乎总是共患难容易同富贵难.而眼下的蔡吉甚至都不算是君王,她和她麾下文臣武将在名义上都是汉天子的臣子.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蔡吉威望受损.那出现"我下属的下属不是我下属"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眼见蔡吉再一次陷入沉默.贾诩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明明什么都知道,明明什么都看清,可眼前的女子却偏偏就是倔强地要走那条不归之路.任凭贾诩如何暗示.如何劝说,如何威胁,都无济于事.然而也恰是蔡吉这份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倔强,令已过不惑之年的贾诩燃起了年少时指点江山的轻狂.
罢也.汉室已不可复兴,列国纷争再所难免.
于是半晌过后.贾诩收敛起思绪,缓缓道出了他为蔡吉谋定的出路,"为今之计,唯有封邦建国.方可保主上家业长存."
"分封?"蔡吉娥眉紧蹙似乎是陷入了极难决断的境地.
贾诩为蔡吉指引的这条道路,可以说是这个时代大多数诸侯所憧憬的结局.因为他们和蔡吉一样,虽个个俨然已是称霸一方的诸侯.却独缺一个正式的"名分".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唯有汉天子像昔年的周天子那般许臣下列土封疆.那受封的诸侯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将手中的权力,封地,臣民,军队一并继承给自己的后代,封疆内的文臣武将也不再受朝廷管辖.至于蔡吉亦无需再为她的女子出身而烦恼.只可惜自打汉初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朝封国的官吏便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从而使得封国名存实亡.握有汉天子的曹操当然也不可能放任地方上的诸侯脱离朝廷的掌控.所以此刻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