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魏宫对策 (第2/3页)
为他现在立场变了。早些年前曹‘操’是汉臣,执剑为大汉平定天下,下招贤令替汉家选拔人才。如今他当然也还是汉臣,只是多了一重名为“魏公”的身份。但正是这一层身份令曹‘操’在不知不觉间将保曹家江山摆在了第一位,从而认识到现在的他不仅单单要招纳人才,更需要为曹家的江山培养人才。
不过曹‘操’终究还是对执掌儒家名教的世家心存忌惮。哪怕荀彧以讲武学子为例,证明寒‘门’出身的学子没有世家子弟的诸多缺点。但在曹‘操’看来学子求学会受到授课鸿儒的影响,而授课鸿儒又多出自世家名‘门’,故而士人学子终究还是比不得谯沛的宗族子弟来得可靠。另一方面蔡吉设讲武堂养士以及派学子练兵的做法也确实给了曹‘操’相当大的启发。
于是下一刻就见曹‘操’一面示意荀彧继续下棋,一面傲然放言道,“文若言之有理,设官学养士一事势在必行。至于学子练兵一事,蔡安贞一介孤‘女’,下派学子练兵,乃不得已而为之。孤有谯沛子弟襄助,何须劳烦士子从戎。”
眼见曹‘操’依旧将兵权视作谯沛一系的禁脔,荀彧心知相关问题今日只能就此点到为止,再纠缠下去只会引起曹‘操’的不快与猜忌。因此他当即便顺着曹‘操’的话头连声附和道,“君上所言极是。谯沛人杰地灵,武有子孝、元让将军为国柱,文有丁司空为顶梁。”
耳听荀彧提起司空丁冲,曹‘操’的面‘色’在不经意间微微一沉。曹‘操’信任谯沛武人,不代表他就能容忍谯沛武人一派[熱,門.小'説. 网]独大甚至染指他的继承人。丁冲作为谯沛一系中少有的文胆,在曹‘操’受困当阳期间唆使曹昂接受蔡吉“卜都定鼎。还政天子,分封诸侯。以藩屏汉”十六字倡议。实际上已然犯了曹‘操’的大忌。可是丁冲在明面上享有从龙之功,不仅被谯沛一系公认为功臣,还深得曹‘操’长子曹昂的信任。曹‘操’当初碍于魏国草创,未免内部生‘乱’,方才按捺下心中杀意,没有拿丁冲开刀。反而是为其封官进爵。让丁冲出任魏国三公之一的司空。
对于曹‘操’而言丁冲是个需要除掉的刺头,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所以曹‘操’当即便将话题又扯回棋盘道,“卿等皆为孤之股肱。国之栋梁。来,来,来,手谈,手谈。”
荀彧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面前胜负已定的棋局,旋即语气淡然地拱手回敬道,“君上心不在棋盘上,今日还是到此为止罢。”
曹‘操’被荀彧如此一提醒,这才发现自己刚才心思全然不在棋盘上。以至于整盘棋局已然杂‘乱’无章。见此情形曹‘操’自然也无心再对弈下去。就见他随手将棋子一丢,怅然一叹道,“据悉齐国折冲府已募得卒武不下七万余人。蔡安贞急于派遣讲武学子入折冲府练兵,必是想令此七万青壮早日成军。却不知文若有何应对之策?”
曹‘操’的问题看似是在向荀彧问计,实质上却是在探荀彧背后世家大族的口风。须知曹‘操’乃是汉末头一个推行屯田制的诸侯。早在昔年征讨黄巾贼的起家阶段,曹‘操’便以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散户、流民到他所掌控的地区开荒耕种。屯田制让曹‘操’获得了稳定的粮仓,让他得以从汉末诸多军阀诸侯中脱颖而出,成为称霸一方的霸主。但是曹‘操’的屯田制与蔡吉在齐地推行的均田制和府兵制相比较可就小巫见大巫了。照蔡吉目前对外公布的设定齐国上下共有七十三座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也就是说一旦蔡吉招满七十三座折冲府兵员,齐国就能一下子多出七万多兵马。更不用说这些府兵还都自备驮马、武器等各项军资。
对于曹‘操’而言对付这七万兵马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效仿蔡吉也在魏国实施府兵制。但是经过多年的观察曹‘操’深知实施府兵制的基础是均田制。遥想曹‘操’为推行屯田制已然得罪了不少世家大族。若是再进一步将屯田制升级为均田制,则势必会进一步加深他与世家大族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