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14 山雨欲来  归恩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014 山雨欲来 (第1/3页)

    如果能像以前那样,只做义兄的影卫,那日子该过得多么简单?

    只是他一定还有别的办法,让自己暴‘露’出来,无法继续隐身下去,也就做不了影卫了。。 更新好快。而不能离开他的办法,就只能是担任明面上的官职。

    即便逃得过几年前他的那次善意设计,估计也逃不过后头几十年,他有那么多的谋士,可自己只有一个脑子。

    每天清晨,都会有厚厚一摞公文簿堆上书桌。它们来自京都内外十二城‘门’司,还包括四片城区一夜巡视后的大事记录。这还只是在一天的工作里,要检阅点批的首批关乎全城守备以及秩序的公文。

    军情来如疾风,过如烈火,即便今时战事已歇,世道太平,然而作为一名从十数年战事中磨练出来的职业军人,仍不会因为在安稳的局势里生活了几年,就会松懈他的军事警惕心。

    虽然解攻为守,但对于守城和维护内城秩序的工作,统领大人都是按照分批逐进的步骤进行查管。早、中、晚各行一批,三个时辰的文件搁置时间,已经是他放心“耽误”的极限了。

    若将一天的公文都堆到下午查管,他认为这很可能会错失一些关键的办事时机。

    哪怕在目前看来,京都内外的民生秩序都是那么的和睦而缓和,丝毫没有狼烟四起、杀阵惊天的战斗时期那种紧张‘激’烈气氛。

    京都在休养生息,而他作为守备军团最高长官,愈发要睁大眼睛,警惕四野可能存在的野心狼群。

    在检阅点批完早上那第一批堆上桌来的公文之后,京都守备军统领大人厉盖终于可以站起身,走离那张宽大的书桌,走出那间外头阳光没法全照进来的书房。

    出‘门’之际,已经有些晃眼的阳光落满在他的身上,他微微眯了眯眼。已不知是第几次,想起了那些不相干了的念头,但他很快又毫无悬念的自己劝服了自己,还是在这个位置上继续干吧!

    懒散之心,也只是偶尔会想一想的事情,做不成真。

    厉盖走到了守备府后院,那里有一处用鹅卵石拼铺成的平台,面积并不大,但他在每天早上,清检整理完首批公文之后,就会在那平台上站一会儿。

    他自然不是要在那儿空站,而是要以他自己惯用的一种方式,苏醒活动周身每一寸肌‘肉’筋骨。

    对于至高武道经义,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断练习与自我钻研,他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将自身的武功从内至外提升到了一种近乎玄化的境界。京都武神的名誉,不是因为皇宠才空降到他头上的。如今他虽然已是官场中人,但他的名头放到江湖四野,也一样受绿林豪杰的佩服。

    以武服人的道理,在大多数时候都能显现得很简单而直接。

    ————

    从密道里出来的当晚,二皇子王泓的病势就有些严重了。只是他从小受虚症的困扰,已经习惯或是养成了一种忍耐的‘性’子,若非身体过分难受,从他表面上是看不出什么异状的。

    直至室外天光大亮,寝殿内室拢了丝帐的榻上,昨夜深沉睡去的人依然无丝毫动静。

    宫婢们知道皇子殿下昨天傍晚出宫一趟,疲累而归,便没有人在早上去探问他。昨夜德妃来时也说过,皇子最近这几天不用早起去请安。

    华阳宫里的宫‘女’太监们虽然受主厚德,有些规矩并未苛求准做,但也因为这一点,这座皇子居所里的一应仆从都比较能体贴主子的意愿,而非只是为了遵守规矩才强去维持。

    即便没有昨夜德妃来的事,今天也不会有宫婢去打搅皇子。即便有,那去的仆人也只会是轻轻进内室,若主子无应,又会轻轻的退走,就似从未去过。

    然而像这样在往日里做过很多次的事情,在今天却出了意外。

    二皇子王泓一直沉沉睡到中午,仍是丝毫没有要起身的动静,以华阳宫众仆的视角看来,这就有些怪了。

    众仆皆知,皇子殿下是一个很勤奋的人,只说晨读与夜读,都是每天起身后和临睡前必修之事,极少停漏。昨天殿下因为身体不适,停了一次夜读,今天的晨读也停一次,尚算常理之中的事。

    可是殿下向来不会起得这么迟的,哪怕他起身后也做不了多少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哪处清静闲适之地或看书或下棋抚琴,但他能坐着的时候,就绝不会乐意躺着。

    坐着还能做些事,躺着就成真废物了。曾经有一段时间,殿下常常说到这句话。

    当华阳宫的几名宫婢渐渐意识到一种不安感觉,在略作商议之后,终于忍不住,在未经皇子殿下出声允许的情况下,撩开那道丝帐时,他们顿时就被皇子苍白但又有些诡异‘潮’红的脸‘色’给吓得丢了半缕魂儿。

    虽然这些仆人都知道,他们‘侍’候的皇子是一个忍耐力很强的人,但从某一个角度来讲,这其实也是一个不太好‘侍’候的主子。因为他的痛苦不会及时的讲出来,若等到连他自己都无法忍耐了的时候,这种时常困扰其身的病苦往往已经到达一个快要崩溃了的境地。

    也是因为二皇子本来体质虚弱的原因,华阳宫在新修之初就选了与太医局较近的位置,但在一路狂奔向太医局的途中,几名宫‘女’只觉得自己仿佛已经连续跑了数百里的路,双‘腿’已经有些缘自骨子里的发软。

    而望着前方离得已经没有几步远的太医局大‘门’,那最后一点路途对她们而言,仿佛如踏在云上天梯一般,难得连半步都迈不动了。

    ————

    得知二皇子的病情反复,太医局里一起来了三名御医。

    按照常例,皇子身体抱恙,倒也不必一次使动太医局里这么多医师。比起前朝,现年新朝里的太医局算是人员‘精’简得厉害。主要出诊的御医只有九个人,三年前因故又去掉了三员,后来一直也没填补上,所以九医之列实际在岗只有六人。这六人各司其职,每天的工作量还是‘挺’大的。

    医官不同于其它职司的官员,许多事不能靠口头吩咐就成。太医局里的生员、‘药’童至多能做些照方抓‘药’、熬制、送‘药’的事,至于病人的脉象、气‘色’等等问题,都需要医官亲自前往探视。

    就说去一趟宣威将军府,一个来回再加上诊疗耗费的时间,能占用一位御医三个多时辰,几乎就等于将一名御医一天里当值的时间用去了一半。老将军早年在战场上立下卓越功勋,参与了南昭建朝历程里一个重要的步骤,对于他的陈年旧伤复发,皇帝特派九医之列中的一人专职料理,在最近这几天里,太医局中实际上就只有五名御医坐守了。

    皇帝当然也知道如今太医局因为人员过度‘精’简,日常工作量几乎又翻一倍,所以有条旨意早就下达过。哪怕是皇亲国戚调使御医,也只能一次去一人,对生员的同行人数倒没有硬的限制标准。

    其实皇帝会这么拟定旨意,也不止是考虑到为了给太医局减轻负担。对于大部分病症,能晋升至九医之列的这几名医师都足矣独自应对,无必要多医会诊。何况对于寻常病例,若参与医治的医师平白多出几人,可能还会产生对于治疗无益的意见分歧。

    锦衣‘玉’食,生活在秩序安定的京都里的贵族们,生病的原因无非就那几种——对于这一点,连众位御医也已各自有了一番备录,常常被某府急火焚天似的请去,最后诊出的病因、开出的‘药’方其实都是老一套——又不是人人都像三年前玩火的那位,明明是无比冷静的‘性’子,但稍微一有动作,就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半条。

    今天为给深居宫中的二皇子诊治,一下使动了太医局的三名御医,几乎把局中主干医师全耗进去了,这除了是因为殿下的病情的确转变得颇为严重,还因为这三人里头,有两人本来在此以前就参与了为殿下诊病之事。对于殿下的伤情忽然加重,这二人是脱不开责任的。

    但具体的说,像这二位一样脱不开责任的御医,应该还有第三人,并且很可能他要为此担的责任还是三人当中最重的,但他反而没有过来。

    太医局名列九医之内的那几个御医,医技能力大致持平,若要说区别,主要在于擅长的领域略有偏移。譬如这几位医师都习得了银针刺‘穴’之能,但要说真正的‘精’专者,也就一位祖上五代都专研人体经络‘穴’眼诀窍的华医师。而若要再论草本入‘药’论大成者,华医师又绝难比的过那位将“猴蒲草”加入金疮‘药’的陈姓御医。

    在金疮‘药’中加入“猴蒲草”的手法,曾挽救过许许多多上阵兵卒的生命。“猴蒲草”的确有加速外伤愈合的优秀效用,而外伤愈合的速度越快一分,就越能多避开一分伤势恶化的危险。

    至于这种‘药’草的那点致使人体发热的不良作用,战场兵卒哪有那么多的考虑,体质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