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37、兼施  归恩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037、兼施 (第2/3页)

其中艰难,我没有经商天赋,这也是我那位义兄观察我做事后得出的评价。若以我这样一个经商资质平平的人教别人经商之道,恐怕正确的道理也得被我曲解了,可不敢以此累及许掌柜。”

    莫叶说的这番话,实际上并不能解答许二所问的疑点关键处,但这又不算是她说了假话。并且这话还有一妙处,想必以后许二不会再考虑借莫叶的方便来打探阮洛的经商经验了。

    果不其然,在莫叶的这番话刚落下最后一个音节时,她就见许二不自禁叹息一声,没有说什么。

    莫叶思酌片刻后又道:“或许你可以直接向你家大老板讨教。家兄虽然从商多年,但手下事务颇杂,没有专项。比起一心一意经营茶馆几十年的余老板,也许家兄的那套经验在你这儿并不适用。”

    她是设身处地为许二着想,才会补充说了这句话,然而话才刚说完,她就意识到自己在说废话。

    许二既然是余用一手提拔起来的,那么他在正式上任茶馆主事掌柜之前。肯定是已经接受余用教导过了。自己现在还说这些,跟说些不着痛痒的敷衍话语又有何异?

    莫叶这后知后觉的忧虑在敏感狭隘的人那里的确行得通,但显然许二并非是这样的人,否则此时很可能不会是他亲自来招待莫叶了。

    许二只是一个有些憨厚、知恩图报的人,通俗点说,他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心里没有那么多的弯弯道道。如果不是遇上余用。又幸运的跟着余用的发迹宏途而人生路向上走。他或许此生都只是做一个店堂跑腿伙计。

    所以他没有感觉出莫叶的话里有什么别的意思,他只品出了她的诚意,但这却使他心里的那丝自卑和不自信又涨高了些。

    莫叶能观察到沉默着的许二情绪渐渐有些低落下去。正犹豫着自己还能说些什么,就见许二先她一步,忽然开口道:“在下很认同莫小姐的话。经商真的是一项需要考验天赋的事业,刚才听你话里的意思。这话也是阮公子说过的。这个观点,很是警醒人啊。”

    略为顿声后。他接着又道:“大老板早年虽然生意做得薄弱,但怎么说也是祖祖辈辈往上延了几代都做的茶馆生意,有传承所指引。阮公子就更别说了,他是宋老爷的外甥。而早些年时宋老爷就是京商中首屈一指的人物,诸位京商在朝廷更替的动荡中都多有损陨,唯有宋老爷的家业纹丝不动。并依然能保持盈利状态。在这样的商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物,岂是像我这样贫农出身的泥娃子可比的。”

    听了许二说的那番话的后半段。莫叶微微一怔。她正想开口说阮洛并非是在宋家长大,而是少年游学至小梁国最高商学院学得经商本事,然而这番话才移至嘴边,又被她硬生生吞回肚去。

    这些是阮洛极少口头提及的往事,她也是伴在他身边多年,才有了些片段了解。此时她虽然很想给眼前这位憨正的新任掌柜鼓劲,但阮洛的往事就这么被她拿出来说道,恐有不妥。

    斟酌之后,莫叶开口缓言道:“拥有某项天赋不代表就能信手得来成绩,学问都是从无到有的。余家茶馆是京都历史最久远的老字号,但余家茶馆的创始之祖实际也是从一无所有为起始,逐年不断积累,经历了数十载风雨挫折,才有了今天的茶馆根基。余家祖上是从无到有,宋老爷亦是。”

    “也许是我一下子心飞得太高了。像我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经验学识基础、本是跑堂出身的人,什么东西都还没学得周全熟练,也少经考验,现在却能做到主店掌柜的位置,这已是人生大幸运,实不该这么快就想向阮公子靠齐。”对于莫叶的话,许二认同地点了点头,并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我应该知足了。”

    莫叶想了想后微笑着道:“我听义兄说,当今皇帝很重视京都商业建设,有朝廷站得这么近地支持,这项行业以后一定还有很大发展。余家茶馆在这样的环境里崛起,八成会引起陛下重视,以后余家茶馆持续做大,可有你好忙的。许掌柜可不要这么快就满足了,以后余老板很可能要再提拔你呢。”

    许二眼中一亮,同时又有些心生忐忑,慢慢说道:“这可真是了不得的消息。我朝建基还只是将满十四年,实际上不少京商已经能感受到陛下的深谋大计,但却又一直拿捏不住准信,现在有了阮公子带出来的这句话,大家都可以安心地捋起袖子好好奋力一把了。”

    “定心丸要放在自己心里搁好了,才好定心。”许二的话在激动之余,也让莫叶意识到一个自己刚才差点忽略了的问题,她淡淡笑了笑,又补充说道:“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陛下的意思,至于具体是谁把这话带出来的,就无必要追究了。”

    许二明白过来,知道莫叶是在提醒他,不要声张此事。毕竟皇帝的旨意是需要代表国策权威的,在没有正式公布之前,这种话并不适合当作街坊闲话般传来递去,如果被歪曲理解可就不好了,或许会影响某些当权者实施计划。

    许二认真说道:“莫小姐放心。在下明白你的意思。”

    说罢,他拎起桌旁小手炉上的陶壶,将煮好的奶茶倾入搁在莫叶面前的搪瓷杯中,杯中热气蒸腾,雅舍里顿时也是奶香四溢,又浅浅携了些许茶的清气。

    时下正处盛春季节,白昼气温适宜。窗外草木生发。透着盎然活力,春风略携凉意,却不侵肤入骨。身处此景此境,手中捧有一杯温暖甜腻的奶茶,只是嗅一口,已叫人感觉身心滋润。

    然而此时莫叶捧着的杯中。已是被许二调煮好的第三杯奶茶了,有些腻……

    “已经第三杯了。”莫叶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松开了捧着茶杯的手,只以右手并两指将茶杯往前推出,“再饮,我得胖了。”

    许二闻言不好意思地一笑:“在下差点忘了。”

    许二的话音才落下。莫叶正准备问他余老板是不是事务太多,或者她应该再约明天,却就在这时。窗外楼下的街道响起一阵沉重的脚步声,暂时折断两人的思绪。吸引两人一齐朝窗外看去。

    京都投入街区治安管理的兵员配备得非常周全,平日生活中,街道上隔不了多久就会响起这种脚步声,城中居民早已习惯了。太平的日子持续了十来年,这种在早些年战乱四起时还会让人心生寒意的甲士行走方阵,如今就如街边高立的灯柱那般平常,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们有些类同于能移动的风景。

    这些巡视军卒们虽然身体结实、全副武装,大多在统领府锤炼过个人武功修为,但他们却不会为难普通百姓,纪律严明。即便有谁当街犯事被抓,除非穷凶极恶之徒试图顽抗,束手就擒者轻易不会挨揍,只会按例律被这些城卫押送去京都府受审,若有错抓、无辜的人自然会得到释放。

    面对这样一队军人行过,本分之人当然心态平和,或许还会平增不少安全感。这些军人都是守卫京都的战士,他们的手腕再铁,手中的武器再锋利,打击力量也都是一致对外的。

    然而今天行过街区的这队军卒却让城中百姓感觉到了异样,甚至胆小之人看见这样一支长长的队伍,会被其阵势所震慑,心下隐隐生出怯意。

    巡街城卫满员一组是三十人,偶尔略有增减。一队兵卒当中,又分十五持刀兵,十五持矛兵,长短兵器呈互相配合之势,若有需要施展开围捕阵型之时,阵型的设计可以使三十人承受对抗一百人的进攻冲击。

    人数制式是莫叶在刚入京都时就已从师父那里了解到的,至于这三十人的武功是怎么配合到一起的,如今这似乎已经是城中居民都能知道得大概的事。

    但是此刻莫叶投远目光至窗外,明显可以看出,自楼下街道跑步经过的这一队兵卒,似乎并非是平日里常见的那种街区巡卫。他们不再是三十人一组,一眼看去这一队人应该有两百左右,并且他们手中笔直向上握着、并未因跑步前进而生倾斜的武器,全都是一致的无缨长枪。

    即便莫叶没有亲身去过练兵场感受一番,此时她也能隐约感觉到,这支军卒似乎来自作战部队。城卫队主要对付的罪犯其实大部分来自百姓家庭,但在战场上作战部队的军卒面对的是与自己一样、或者凶悍更甚之的军人,这两种环境打磨出来的军人,外表气质是会有些不一样的。

    但现在看着这支军卒小队经过楼下,让莫叶以及其他城中居民都能感受到异样地方其实很直白,就是他们手里的武器换了,衣甲也与城卫队略有差别,并且他们是跑步行进,自然有一种急促的气氛在街道上渲染开来。

    待那整齐又轰隆如雷的脚步声自街道上过去了,莫叶和许二收回目光来,对视了一眼,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