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31) 遥望  归恩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831) 遥望 (第1/3页)

    -

    “你啊,从来在母妃面前撒不得谎,这样的手帕,搁宫里就是身份最低鄙的宫女都不会使用,你能从哪儿捡来?”德妃说到这里,就掩唇笑了起来,“还在母妃面前藏藏掩掩的,我看你这藏的不是样事物,而是藏了一个人吧?”

    若是德妃随行的宫女刚才去拿被子时,将屏风后那排衣柜里藏的两个人捉了出来,德妃再说这话,一定会令王泓心惊肉跳。(苗疆道事)

    但现在他大致能有自信,衣柜里那两个人不管是耍了什么戏法,总之是不会被德妃的宫女发现了,他便放心下来,能比较从容地应对德妃询问。

    从德妃刚才那番话中,王泓听出来了他希望设计到的结果,心中微喜,接下来的布置就简单许多了。

    “母妃,儿臣说了实话,您可不许气恼。”假意装作犹豫了片刻,王泓才开口接着道:“这……这手帕是儿臣在宫外捡到的。年初的时候,儿臣得知皇姐准备中元节出宫去逛灯会,便求了她好几天,终于得她同意,带了儿臣一起出宫游玩了一趟。灯会那天,街上非常热闹,也就不知是哪家姑娘遗落了手帕……”

    王泓说着话的同时,眸色微垂,隐有羞意。

    德妃看见这一幕,就更加确定自己的想法了。虽然她的确有些恼,二皇子居然瞒着她跑去宫外游玩,这要万一出点什么事可怎么办?但一想到这孩子也开始懵懂知情,这是一种可喜的成长,她眼中又浮现出笑意,温言说道:“肯定又是叶医师家的孩子跑宫里来闹的,没想到这次竟把你也带出宫去了,等下回那妮子再入宫来,本宫定要好好给她上一堂女训课,她在女学那里算是白念几年书了。”

    王泓连忙补充说道:“母妃千万不可,中元节的事。都是儿臣求她们才答应的。那件事说好了要瞒着所有人,若是为此令她们担了罚,今后她们恐怕连华阳宫的门都不敢迈了,儿臣今后还能找谁解闷呢?”

    加上这番话。先在德妃这里做个准备,待她再去找公主王晴对口风时,即便公主不知情地否认了,也不会引人质疑。

    德妃此时却没有想这么多,她只是在听王泓说话时,心里顿时冒出一个念想,便笑着道:“你是皇子,还会发愁找不到人解闷?母妃是瞧出来了,你心里已经有人了。只是啊……这宫外之人终究身份低了些,配不上你。今儿这事。母妃改日再跟你父皇商议商议。你也到了该选妃的年龄了,此事择日也要报礼部议办。京都诸位贵族家适嫁的姑娘,母妃早就帮你留心着了……”

    没想到这个话题才刚开了一道缺儿,德妃就一下子念叨出这么多准备来,看来她是真准备把这事情做实了。王泓却有些无所适从起来,有些紧张地连忙出声婉劝:“母妃,儿臣现在还不想选妃。”

    “嗯?让礼部把贵女名单画册编好递上来,先让你看一看,这样又不会妨碍到谁。如果京都贵女里头,还没你看得上的,那正妃的位置也可以先空着。侧妃却是要选一两个妙人儿的。”德妃说到这里,稍稍顿声,脸上笑容略敛,这才接着又道:“至于宫外你留心的那位,如果你一定放不下,告诉母妃她是哪家的姑娘。母妃再去向你父皇说说,凭空给她家封爵提位子是办不了,但还是可以赏赐一番,把她接到宫里来,做你的贴身侍婢还是可以的。”

    听了德妃这话。王泓不禁默然在心里想:论贴身侍婢,谁还能做到他的小星那样细腻体贴?

    看着王泓微微怔神的样子,德妃又追问了一声:“别再瞒着了,说吧,那姑娘是谁?”

    “……”王泓收回思绪,望着德妃,一时有些失语。

    那姑娘是谁?根本就没有宫外的姑娘,他又该怎么编?

    就在王泓有些无言以继,寝殿内室全然安静下来的时候,殿外由远及近传来一阵脚步声,算是缓了王泓的尴尬。(逆乱青春伤不起)门外灯火摇曳,至门口熄灭,是两个提着灯笼的宫女从太医局那边请御医过来了。

    御医朝德妃、皇子行过大礼后,德妃便暂时从榻边离开,坐去桌旁。一个太监搬来一把圆凳搁在榻边,太医坐了过去,从药箱里取出一个软丝囊,垫在王泓伸出的手腕下,再才搭上两根手指,开始诊脉。

    只过了片刻工夫,诊脉结果便出来了,御医的答复与王泓刚才说的所差无己,无非就是要多休息静养之类的医嘱。

    其实像这样的医嘱,王泓从小到大在御医那里已是听得滚瓜烂熟,几可倒背。为什么不同的御医对他地诊断却能如此口径一致,他心里大约也很清楚,困扰他多年的体弱之症,实际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不足之症,体质基础出了问题,什么药的辅助力也是不够的。

    御医开了一道补养方子,一道安神方子,便准备拜别离开。

    德妃看过了那两道方子之后,就拦了那御医,质疑说道:“这样的方子,皇子平时就常常服用,可医官仔细看看,皇子虚汗发烧,岂是这两道普通方剂可以治疗的?医官是否疏漏了什么?”

    御医闻言迟疑了一下,转眼又将王泓仔细观察了一番,然后目光在一旁两个各抱着一叠锦被的宫女身上扫过,视线最后回到德妃脸上,缓言说道:“现在的时节已近春末,气温渐趋升高,殿下是不是盖得有些厚了?”

    德妃解释道:“本宫刚到的时候,皇子已是发了一身的汗,但额头却有些凉,本宫以为他盖得不够,才叫宫女加了被子。可后来本宫才发现,他身上其实烫得厉害,医官不觉得这种症状很严重吗?”

    御医轻轻捋须,思酌着道:“下官刚才为殿下诊脉,并未发现异样。另外,殿下自少时起,贵体就容易忽起燥热,但往往在不久之后会自然消退。虚汗之症,则需要慢慢调养。一时也急不来。”

    哪怕是为身份尊贵的皇族服务,作为一名资深医师,最信任的是几百年来医道先辈留下的典籍,最自信的也是自己用心钻研的医术。哪怕病人质疑。乃至帝王亲临怒斥,这点坚守的原则依然不会改变。

    面对德妃不善意的目光,御医依然能保持精神镇定,不论是为他自信的医术,还是为了行医之基础就是不可自乱阵脚影响对病症的判断,他都必须做到如此。

    顿声片刻后,御医又说道:“汗湿的衣物必须及时换去,以免真正的风寒袭身。”

    这本来是与医技无甚关系的小事,皇子的养母既然在此,必定会料理到的。然而医者父母心。御医在片刻犹豫之后,还是多了一句叮嘱。

    德妃却觉得御医的这声叮嘱非常多余,仿佛是在凑话打发她,她也因此仍然不觉放心。但她对医道之事也实在是无所了解,便不能拿出有力的佐证指责御医是否误判。

    要知道。当今皇帝、她的夫君最尊重世间两种无爵之人,其一是传授学问的教书先生,其二就是救死扶伤的医师。因为这一点,在前朝饱受贵族欺辱的御医,虽然在新朝依然不具有干涉实政的权力,但行走在宫内宫外,身份却是光鲜了许多。

    皇帝特赐御医一种荣耀。无论何等贵族,与御医相逢时,在受过王公贵族之大礼后,都是要还施敬奇门异士之礼的。

    德妃明知这一点皇帝亲定的规矩,便不能像使唤宫仆那样使唤御医。至于她心里始终放不下的那点担忧,在思索片刻后。她就尽量将语气放缓地又道:“本宫总有些担心,皇子手上的伤……”

    御医微微躬身说道:“回禀德妃娘娘,二皇子殿下手上的伤,下官在太医局也听同僚季医师说过。(腹黑嫡女)按照季医师地医判,二殿下此伤的确太过深入肌理。但所幸未伤及手上经络,伤愈后不会对五指的活动留下隐患,娘娘可以放心。”

    同样的话,德妃已听过不止一次,对于这种安慰,她已然无甚感觉。

    轻轻叹了一口气,德妃似是随意地说了一句:“本来皇子手上的口子眼看着是快合上了,但他下午出宫一趟,不慎又挣裂了。这都是本宫不好,就不该允他出宫的。”

    “娘娘说的是下午恒泰馆发生的事……”御医的话才说到一半,忽然自行打住,他忽然另外想起一事,嘶嘶吸了口气,以极慢的语速又道:“下午季医师一直与下官在太医局药房整理昨天新采办入宫的那批药材,傍晚离了太医局,去南院为陛下诊脉的好像是陈医师……”

    德妃依稀能从御医这话里头听出一丝异端,当即挑眉说道:“去南院的的确是陈医官,这有什么问题么?”

    御医问道:“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