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8章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98章 (第3/3页)

知道了:世家的危机意识很强么。李二陛下确实是一直致力于削弱世家在朝堂和民间的影响力。其实不单单是李世民这么做,早在太上皇李渊执政期间,就有表露出这样子的苗头。毕竟,江山是李家的江山而不是世家的江山,但见这几百年间朝代更迭而世家屹立不倒,就知道枝繁叶茂的世家给历朝历代的皇室带了多大的不痛快。

    于是从太上皇李渊的手上开始,大唐初立国,就在长安设立学校,不止如此,还有各都督、都护府、州、县都分别设立学校,招收学生,人数不等。(1)

    到了李世民手上,这一举措开始显露出威力,每一场科举高中的人选里,寒门学子的比例都比上一场的要多。

    如此一来,世家也不是蠢的,自然要开始应对。所谓应对无非是软硬两条路。

    先前无论是撰写世家谱,不肯把陇西李氏排在第一位;还是以有婚约为由推拒了皇太子妃之位,都是世家的硬招。

    可是眼见当今陛下态度强硬,不似太上皇那般念旧,世家也开始慌了,毕竟天下初定,谁也没有想要吃饱了撑着再去造一次/反,那么为人臣子和陛下对着干以后能讨着好?

    所以世家人也在找机会慢慢修补和李氏皇族之间的关系。没等他们肯“屈尊纡贵”挑出个青年才俊,去尚了皇后嫡出的东阳公主,就被高家高履行抢了先。

    于是,以崔家为首的世家等啊等,终于等到了“武士彟死了”这么个好机会。

    武士彟死了,和世家有什么关系?

    他嫡出的二女儿是陛下最疼爱的晋阳公主的伴读。

    而如今那个小娘子要回去守孝了。

    空出的萝卜坑,正好归世家。

    李世民不是不得意的。

    你看,那群世家不是号称有风骨么?还不是要和朕讲和了?

    因为还没有必要与世家们争个你死我活,李世民从大局出发,稍稍吊了一下那群世家清流的胃口,就答应了。于是崔汶崔安儿作为年龄合适、家世合适的人选,被打包进宫。

    其实崔家倒是想要送崔沅崔陵容进去,毕竟她年轻貌美,进宫之后前途不可限量。可是崔沅确实是已经定了亲事,是范阳卢氏的嫡子。

    崔氏虽然想对着李氏皇族投机,却也断断没有到了需要上杆子倒贴女儿家的地步。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崔汶年岁小,才十一,进宫不打眼,但是过两三年,就刚好是年纪了,指不定就能……嘘嘘嘘,世家怎么会打起这样的算盘,不会!不会!

    至于崔汶的意见,不重要。

    崔汶一点也不开心。自从去年在高府丢了面子之后,她好一阵子不想出门去见人,好不容易等大家把这事儿忘记的差不多了,又被告知要进宫给公主做伴读。要是别的公主也就罢了,偏偏是晋阳公主!

    偏偏,还是落在了那武元华的后面。

    这让崔汶怎么痛快得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1:唐朝的官学

    唐高祖一进长安,天下未定,就下诏设立学校,安排宗室子弟和其它青年上学。唐朝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官办的学校,用来劝导和奖掖青年人学习上进,谋求士宦。这些官办学校都归国子监(类同高教部)管,大约有这样几种:

    一,国子学,学员规定为三百人,专门招收高干和京城干部的子孙;

    二,太学,学员规定为五百人,招收中、高级干部的子孙和近亲;

    三,四门学,学员规定为一千三百人,其中五百人是普通干部的孩子,另外八百个名额是专留给老百姓中优秀青年的;

    四,此外有专科的律学(法律)、书学(书法)和算学(计算)等,招收小官和平民子弟;

    五,京都及各都督、都护府(类同今天的军区)、州(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省)、县都分别设立学校,招收学生,人数不等。

    六,中央政府中和太子宫中又设有弘文馆和崇文馆,各收学生三十名,都是皇亲国戚、宰相、一品大官和大功臣的子弟。

    苍墨云麟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1-0916:35:45

    做事丢三落四!比如手里拿着手机但是还会哀嚎:“我的手机肿么不见了?!”

    手机还好说,打电话就能找到,再比如眼镜或者钥匙!根本找不到,真想打电话给它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