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04章 (第2/3页)

奴还在换牙!现在说居粗俗的,恐怕是还没长齐了家伙事儿。这就开始对一个小娘子念念不忘了!真是多情种子。

    “足足十一岁了,青雀在他这个年纪都已经定下婚事了。”长孙皇后点点桌子上的诗。

    这两份正是李治和武元华的,写的都是行楷,骤然看去,两人的笔迹竟然是有七八分相似!

    “我还是那句话,武家的出身低了点。太原王氏近来倒是挺乖觉的,可以看一看嫡出里有没有适龄的小娘子。”李世民盘算的很好,雉奴的封地在山西,领职并州大都督,找一个在当地根基深厚的妻族,才能在出阁(就藩)之后稳住当地世家。

    …………………………

    这一番话,李治听到了,却只能等到晚上才告诉武颜。

    现在他们已经走到了桌子前面。

    东阳公主夸李治深藏不露文采出众,又说武元华也是个出色的。

    东阳公主在说这一番话的时候,魏王妃阎氏一直微笑不语,驸马高履行也是点头附和。

    晋阳公主拍手赞叹:“真不愧是我雉奴哥哥。元华姐姐,一别三年,你的学问越发的好了。”

    李治只是笑笑,对着武颜比划了一个“请坐下”的手势。

    动作无心,却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兕子大眼睛左右转转,抿嘴神秘地笑了。

    高妙言在贵人们说话的时候不敢插嘴,等到武颜坐下了才小声却激动地说:“元华,你总是这么叫人吃惊。真让我想起当年给崔安儿好看的那一幕了!”

    说起那一幕,在座的几个小辈都是知道的,饶是武颖怯懦也弱弱地说:“二姐姐会的东西可多了。”

    今日一场诗会,最大的赢家是魏王,他既凭借着出彩的文笔让文人们记住了,又拉拢了一些愿意靠近自己的学子。

    不过武颜觉得,书生就是书生,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诗会结束之前,二楼雅间里的帝后就先行离去了。武家的姐妹花也被高妙言安排妥帖送回去。

    到了武府,杨氏也就随口叨叨了几句,问今日去高家的情况。武颖却忍不住把今日发生的,叽叽咕咕将给杨氏听。

    杨氏从来都是目光不长远的,只听到自己的女儿和皇子啊公主啊搅和在一起,就觉得面上很是有光,忙不迭地说:“那你们今日穿得也太素淡了!哼,要不是那个相氏把持着,怎么也该给你们做几身拿得出手的衣裳。”

    武颜安抚:“才出孝没多久,穿得艳丽了,没得让人觉得咱们家的人轻浮凉薄。我看还是素雅一点好。”

    杨氏虚点了点武颜:“你啊,就是个心宽的!”

    武颖悟嘴偷笑。

    杨氏掉头批判小女儿:“笑甚么,你还不如你二姐这几下子。”

    当晚,李治夜探武颜香闺。

    玉叶通话反倒是可有可无的了,李治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武颜的屋里来,这么一来的后果就是守夜的丫鬟们的睡眠质量直线上升。

    “你说,李世民给你看中了太原王氏?”历史的惯性果然是不可小觑。太原王氏,可不就是日后的王皇后娘家?“也就是说我现在没可能嫁给你做正妻?”

    “五五之数。因为九五之气,陛下的心智比一般人要更为坚定,加之我与他每日接触的时间不如长孙皇后,所以……抱歉。”清亮的男孩纸的嗓音,像是六月里的甘泉,略带一点婴儿肥的小脸在烛火的映衬下分外细嫩。

    武颜一边分心想着:还我萌萌的小奶音,一边分神回答:“这有什么好抱歉的,你已经尽力了呀。咱们最坏的打算就是我做了你的侧妃嘛,现在还有机会努力,别说丧气话。”

    “嗯。”李治把玩着桌子上的青瓷杯子,粗粗一瞧是没什么两样,上手把玩就发现这是便宜货,李治这几年金堆玉砌地被娇养着,眼光不是一般地毒辣,甚么玩意细细一看便知好坏,“武元庆克扣你的日常了?”

    “说不上是克扣,但是比三四年前嘛,生活质量确实是下降了。”武颜倒是觉得没关系,守孝三年都过来了,自己身边的丫鬟婆子都不缺,吃穿用度次一点了,并不算什么。

    金银是身外之物,李治从来不需要为银钱发愁,如果他愿意,甚至可以点石成金。

    于是武颜眼睁睁看着李治变出来十几个金元宝,让自己收起来。

    “艾玛我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