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忧虑 (第3/3页)
这场不正义的战争一定要快些的结束,不然会有更多的人为此而饱受痛苦!
接下来的几天里,就在我为发送丽佐的结婚请柬而四处奔走的时候,德军的“好消息”也接连不断的从前线传来,报纸、电台都在大肆宣扬着这些胜利,希特勒对这些胜利而发表的讲话更是通过电台向所有占领地的人民传播着。
10月12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占领大卢基和布良斯克,妇女和儿童开始从莫斯科疏散。
10月13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占领加里宁,距位于东面的莫斯科仅100英里。
10月14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俘获5万名苏军战俘,向罗斯托夫港推进。苏军开始向乌克兰南部撤退。
10月16日在莫斯科的苏联政府和各国外交使节从莫斯科迁往古比雪夫,恐慌从官员中向平民中蔓延,数以千计的居民开始向莫斯科更东面的地方迁移,敖德萨被德国附属国军队罗马尼亚军队攻陷,苏军从黑海上撤退。
10月17日,位于亚述海的塔甘罗格被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占领。
10月18日,德军距离东面的莫斯科仅80英里。
10月19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俘获67万苏军士兵,1000辆坦克,4000门火炮,斯大林宣布保卫莫斯科直到最后时刻……
这些频传的捷报极大的刺激了后方人民的心,在奥地利,很多疯狂的忠诚的纳粹追随者们在大街兴高采烈的跳起了舞,通宵达旦地为希特勒欢呼,他们对于元首是奥地利本地人而感到由衷的自豪,更为元首指挥下得到的伟大胜利而感到兴奋不已!
因为这些人的集体出动和在马路上的大□□,常常造成交通的堵塞,所幸就在这些战报刚见诸报端后没有多久我就已经将要送的请柬都及时的送了出去,不然按照这样的情形,要完成这个任务还真的是困难不少。
10月27日,下午下课后,我带了些从翠希店里买来的糕点,去看望了养老院的老人们。院长一见到我除了对我经常来帮忙表示感谢之外,还对我大发感慨。现在养老院里的老人越来越多,大有人满为患的趋势,人手也越来越不够用,经常是一个看护人员要照顾好几个老人,而且物资开始紧张起来,去年的日用品在市场上还比较富余,可今年要买那些袜子、衬衫之类就比较困难了,连肥皂这样的小东西都要花很高的价格才能买到,养老院的经费变的很拮据,将来的日子可怎么过下去啊……
离开养老院,院长的话我仍在耳边,却不免在心中盘算了起来:从39年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到现在已经有2年多了,德国本土的矿产资源并不丰富,象石油、铁矿等资源全都是依赖进口,占领了很多欧洲国家后,也大多从这些国家中获取。但是上千万的部队所必备的军需用品的补给就是一个极为巨大的数字,这还不包括那些先进武器所需要的各种燃料等物品。
德军初期节节胜利的时候,这些事情可能无法预见到,短期内这些东西可以倾举国之力维持,但是长此以往,后方百姓的生活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必将受到严重的拖累,物资、资源、金钱的大量消耗又岂是欧洲这些国家人民能承受的呢?
现在连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都已经逐渐显现出这些弊端,那么作为德国政治中心的柏林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长期的战争使得人口急速的下降,男性服兵役的年龄也越来越小,原来55岁以上的男性可以免除兵役的优待,现在也变地岌岌可危。
士兵在前线的不断死亡,后方兵力的补给开始力不从心,德军征兵时并没有照顾独子的政策,于是因家中独子的死亡而绝了后代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他们最终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进养老院,由国家统一照顾;二就是独自面对死亡。
面对养老院的日趋困难我的确无能为力,能做到的也只能是尽可能的抽空常来这里帮忙,或者叫上维罗尼卡一起来,但这无疑是杯水车薪。
我在这里留学的费用都是父亲预先就留给我的,加上平时在学校里有机会勤工俭学和生活中也一贯节俭,这些钱还有很多的剩余。叔叔因为是前奥地利皇室的贵族,即使没有了封地,但是生活过得还是比较富裕的。对于维也纳物价上涨和物资的紧张,我们虽然也感觉到了,但是短期内的生活还是可以承受的。战争在近阶段里看情形根本无法停止,那么以后还会不断出现的各种弊端,我们还有能力承受吗?
我脑海中不断的思考着这些问题,想着想着就走回到了家门口。拿出了今天的报纸,望着上面的头条“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突破苏军彼列克普地区防线,打开了通往克里米亚半岛的大门……”,我无奈的摇了摇头,又是捷报啊,看来城里的狂欢又要延续下去了。
这些天报纸上登的都是中央集团军和南方集团军的消息,沃尔特所在的北方集团军群一点消息都没有,除了他刚走后来的那封信之外,我再也没有接到他的来信,而我寄给他的信送走都已经有一周了,也是毫无回音,每天的信箱里除了报纸没有任何能让我欢喜的东西,真的让我很担心他在前线的具体情况,是被困了,受伤了,还是……我拿着报纸,无力地倚靠在门边,脑子里全是他,沃尔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