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开源与发展(一) (第2/3页)
和一伙木匠做了一个织布机,比蜀地的织布机要快得多。”
陈华清听后笑了笑,想不到自己在无意之中算是做了一件西部落后地区从东部发达地区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的事。
“蜀地的蜀锦天下闻名,但产量少,价格昂贵,普通人家消受不起,再加上叛贼作乱,商路不通。但普通的棉布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按照胡庆之的说法,蜀地的棉布质量并不好,一是本地产的棉花质量不佳,二是织布技术达不到要求。现在在棉花方面咱没办法,但在织布技术上有胡礼之在,定能卖个好价钱。”
“他有什么要求?”胡庆之交出了胡家最宝贵的技术,自然希望陈华清有所表示。
“和大人合作,希望得到大人的支持。”
“没问题,你告诉他,我会以整个重庆卫的名义入股,现在咱钱不多,就先垫上一千两银子,再把名字定为‘重庆卫纺织厂’,以后卫所军的衣服全部从他那儿走。”
黄诚愣了愣,问道:“何为入股?”
陈华清嘴角撇了撇,只能解释道:“就是入伙的意思。你回去告诉他,好好经营,这纺织厂不仅是他的,也是整个重庆卫的,万万不可懈怠。”用一千两银子来证明集体“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在重庆卫是否合适,陈华清觉得这是值得的。
黄诚继续道:“盐方面,按照谭政平的意思,增加产量,销往外地,特别是缺盐的土司。”
陈华清摆摆手道:“他的意思我明白了,不过到底不了解情况,现在涪陵和卫内的盐井已经是在加紧生产了,刚刚够供应三地,除非拿下自贡的自流井,否则增加产量很难。”
两人继续讨论了一会儿后,黄诚便去找胡庆之,准备定下个章程。陈华清虽说反驳了谭政平的卖盐的方法,但还是准备到盐井去,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办法增加产量,尽管希望渺茫。
重庆卫的盐井以前是严家的,陈华清来了以后对重庆卫来了一次大清算,严家基本被消灭,后陈华清控制涪陵后,又与柴家合作,把重庆卫的盐井交给柴家来打理,目前看来效果不错。
柴家在重庆卫负责管理盐井的是柴家的一个账房,颇有权力,顺便还担负着柴家和重庆卫联络的任务。
得知陈华清要来盐井,柴家账房赶忙放下手头的工作,又在盐场转了一圈后没发现什么大问题,便赶去迎接陈华清。
陈华清来到盐井后,转了一圈。这时代的生产极为落后,几乎全部都是人力劳作,生产工具也极为落后,大部分都是木制,只有在极易破损的边缘或角上包上一层铁皮,这让陈华清想到重庆卫农户们使用的农具,也是这样的模样。
盐井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从井里采集卤水,第二步是“煎盐”,也就是用锅煮盐,极其耗费铁和柴火(铁锅煮上一段时间就煮穿了)。若是采到的卤水太过污浊,还得经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