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七章 结果  明末大革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百三十七章 结果 (第2/3页)

海这边过得油水少了不少,但龚大海要想惩罚柴家,首先得把驻在涪陵的卫所军解决掉,再加上柴家自身实力也不弱,后来龚大海便默认了柴家的选择。趁着这次与陈华清的谈判,龚大海要解决柴家的问题。

    在柴家的问题上陈华清没有让步,在涪陵袭击一事后,柴家每担盐要给陈华清分十五两银子,这对于柴家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若再让龚大海上去分点,简直是让柴家破产。虽然柴家经常做墙头草,但也是重庆卫的一大钱财来源,陈华清还是要保护好柴家的。

    龚大海见自己占不到实质上的便宜,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柴家每次走货到重庆外地仍用龚大海的名头。

    陈华清不知道龚大海在重庆外地的名头有什么用,不过和前面那个交接仪式一样,陈华清不在乎那些虚名上的东西,便答应了。

    龚大海见陈华清毫不在乎的答应,心里想自己终于占了一次上风,这陈华清终究还是太年轻见识少。要知道,在以前的重庆,在外面用龚大海的名头是要给龚大海付费的,而外地的盐商也认龚大海,同样,外地有人到重庆买盐,首选龚大海,就因为那个名头。以前的龚大海两头通吃,但现在冒出个陈华清来,若是陈华清也在外地卖盐,短时间内还没什么,长时间的话一定会影响到龚大海。

    扳回了一点东西,龚大海心情不错,便在下一个小问题上做出了让步。陈华清封锁了整个重庆卫,几乎不让外人进入,这影响了周边的几个小盐商,这些小盐商最后求到了龚大海头上。龚大海根本看不上重庆卫消耗的那点盐,现在在谈判场上把这事带了过去,直接把那几个小盐商给卖了。

    说来朝廷在川地的盐政十分混乱,明明重庆卫和涪陵都产盐,但两地产出的盐都供应了成都和贵州等地,而本地的人吃的是从自贡运过来的盐,那些小盐商就靠这个过活。

    陈华清控制重庆卫后,直接禁止了从外地运盐,人们要买盐直接买重庆卫产的,至于涪陵,让柴家拿去卖。至于为何这样做,陈华清最一开始是为了防止重庆卫三地的粮食流失,毕竟在庄稼汉手中能拿出去换钱的只有粮食,陈华清在重庆卫内部直接让他们拿粮食换盐。

    小问题解决完后,剩下的就都是硬骨头了。陈华清和龚大海两人在卫所军和盐丁问题上依旧不退一步,这是两人的根本,谁退了谁以后就要被压一头。

    第四次谈判仍旧无疾而终,这次卫延良发飙了,就按现在这样再谈下去就要散场了,卫延良好歹也是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次谈判他虽然是属于龚大海一方,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公证人,如果场子散了,卫延良的面子往哪搁。

    “下次,无论怎样,都得谈出个结果来。我把话撂这儿了,你们看着办吧!”

    第四次的谈判结束后,陈华清和龚大海没急着来第五次,而是表示都要想两天。

    趁此机会,陈华清和马钧联络联络感情。饭桌上,马钧很好奇陈华清的淡然,便问道:“老陈,你咋一点都不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