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三章,孙子兵法(上)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一三章,孙子兵法(上) (第3/3页)

从这里,我们能看到什么?”虽然不指望参谋能回答,先崎一仍然继续问道。

    参谋迟钝的摇了摇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兵法上面,至少领先世界五十年~~!三十年代中国人发明的游记战理论,至今仍然广泛的被使用在所有的战场上,只不过现在的名字被冠以恐怖袭击罢了,而同时期德国发明的闪电战,苏联的装甲大纵深理论,显然在告诉发展的空军力量面前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可是为什么同时期的游击战却仍然如此有活力,不会过期变质呢?这就是中国人的高明之处,再来看看五十年代后中国人的所历的所有战争,在这里我们完全排除中国士兵骁勇的因素,单单看看那些将领们的指挥谋略,就完全可以领略到中国人的高明了。”先崎一说到这里,兴致勃勃的打开卷宗。

    “五十年代,朝鲜战场,中国人已投入了大部分兵力,可是伟大的麦克阿瑟将军显然仍然没有意识到中国人已全面参战了,这明显是料敌不明,而在三次战役时,伟大的麦克阿瑟准备诱敌深入,可是却被中国人很快识

    破了意图,虽然后来的李微奇敏锐的发现了中国人后勤上的弱点,但是却对敌人的意图仍然不甚明了。

    “六十年代,中印战争,中国人更喜欢多路出击,至少这样的行动在现在仍然被很多国家的将领所排斥,可是我们在这里却可以清晰的看出这样的好处,印度的防御部队被迅速的牵制在了自己的阵地上,根本无法进行机动转移和迂回,只能在敌人的打击下苦捱着,并且最终在中国人包抄下被歼灭,显然当时的印度指挥官根本不知道,到底那里才是中国人的主力,或者他仍然执著的寻找中国人主要的进攻方向,却不明白,中国人的进攻地点是可以随着战争的变化而转变的。

    “七十年代,中越战争,这次中国人明显发挥了兵力上的优势,虽然看似是全线推进, 但仍然以双线进攻的方式进行,并且主攻的角色迅速的在两者之间转换着,逼迫越南人与他们进行大兵团作战。

    以上这一切,都表明了一点,中国人善于把敌人调动起来,然后在敌人运动中寻找破绽消灭他们,而现在,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先崎一说到这里,得意的笑了起来。

    “您的意思是……”参谋听到这里,立刻兴奋的追问道。

    “当然,让他们猜忌去吧,雷达站仍然按命令部署,对平壤的空袭计划继续执行,我们也要将朝鲜人调动起来,一旦平康一线的朝鲜部队回防平壤,第六兵团将迅速占领平康,将南北朝鲜的通道彻底卡死。”先崎一说到这里,脸上的笑容顿时收敛。

    复制本地址到浏览器看最新章节%77%77%77%2E%6A%64%78%73%2E%6E%65%74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