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君王剑与女儿心 (第1/3页)
散朝之后,赵括选择了独自地走在繁华而喧闹的邯郸南市上,而没有与父亲赵奢同车而行,他想要一个人静静思考一下了。
邯郸街市上的行人,还是好似溪中群鱼般如常穿梭。可在目光呆滞的赵括眼中,却别无他物。他并不是为当日朝上赵王口头许诺的大将军之位而兴奋得忘乎所以,却显出一脸如丧考妣的愁容。
“大将军,大将军……等一等,大将军?我好像记得在我梦中,我全身插满了箭杆之时,身边众人称我为大元帅!
以我赵国兵制,大将军是除王上以外,拥有最高兵权之人。在大将军之下才是左右将军、裨将军、都尉、伯长、卒长、什长、伍长……
大将军之职一国之中,可以说是‘一王之下,百将之前,万兵之上’的机要职务。到了战时,徵调全国地方之兵,大将军往往会被王上授于大元帅之名,以统领一国之军……
大将军、大元帅……我的梦,就要应验了!”
街上行人中,自然有认得赵国权贵的攀附者。他们一见当在今王上跟前红得发紫的马服君家的大世子,便凑上间来寒喧两句,然后邀请赵括饮酒作乐;可是赵括一如既往,学着父亲赵奢清明的风格,有礼地回绝了对方的盛情;只是今天他脸上好冷冷清清的、如丧考妣的表情,更让攀附者精神上再吃了一回闭门羹,也让他们断结交权贵以谋私利的心思。
摆脱攀附者的纠缠的赵括又一个人,形支影单地走在了熙熙攘攘的街上……
也正是从得到可能显身死长平的前兆,而使赵括变得郁郁寡欢的那一天起,高傲与高洁这两个意义相近、褒贬却完全相反的词,便成了邯郸人形容他时最长用的词汇。
当然,在生活问题上,和父亲赵奢一样是粗枝大叶的赵括,自然不会去注意人们的议论,他还是那样我行我素的独步一人或乘一单骑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邯郸市井们看到这位原本意气风发、好走狗遛马、狭弓仗剑的少年赵括,渐渐得显得老成了许多。于是大家以为他是大器早成,将来必为赵国柱国之将材;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不过是在为自己的生死之事整日悠心。
不与贵胄恶少为伍,沉迷的灯红酒鸀、声色犬马之乐的好名声在赵括不经意之间,流传在到了整个邯郸。他的声望不太没有因为自己的特例独行而下跌,反倒是看涨,更有人尊称其为“马服子”。
因为担心自己将不久人世,于是赵括也对唯一的弟弟,年幼无知的赵牧多有照顾,两兄弟的感情也是亲密无间――马服家兄弟和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