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一章 煮豆诗与兄弟争(上)  东周末年有战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五十一章 煮豆诗与兄弟争(上) (第1/3页)

一手拿着写于绢上的书信,一手握着那羽血箭,乐闲两眼发直,神情紧张,一时间没有主见。他回眼再看看书信,有意干咳两声,一本正经地嘱咐送信亲兵:“没有旁人看到吧?此事不可多言啊!”

    亲兵应道:“君上是先君的长子,赵军大将是先君次子;于私下,在下是先君的食客,所以也同时是君上兄弟二人的私兵……这些事情自然是明白的!”

    “好好,你先退下吧!”乐闲挥手让亲兵退下,又左瞄右瞧、四下张望了一下,确信中军大帐之内已无旁人,这才展开绢信。

    定神一看,果然是一手刚劲有力的燕国文字。

    “看来小弟虽然留赵多年,还是没忘记自己是在燕国长大的啊!”看着那熟悉的字迹,乐闲半是心暖半是凉,一时间,竟然忘了去读信中内容,只顾着两手轻抖,回想弟弟乐乘的点点滴滴。

    过了良久,一股夏末秋初的爽风吹过,才把他从感伤的回忆中吹了出来。于是乐闲才开如读起信中之词。

    按照赵括――正确的说,是田单的点化,而赵括又修改柔和一此自家“私贷”;于是乐乘之信,开头就称兄长乐闲为昌国君。看到弟弟叫自己为“昌国君”,乐闲更是心酸,清凉的风穿过帐帘,轻抚到他脑后时,居然让他这个统辖万军之将,打了个寒颤。

    帐外虽有虫鸣之声,不绝于耳,可穿到他乐闲耳中,也成了寒蝉凄切之音。

    他再读下去,又顿时全身发烫――却不是因为热血沸腾,只是由于心惊肉跳、如坐针毡。

    原来乐乘之文大意如是:

    乐氏一门,自祖先乐羊起,就入得将门之道。先祖乐羊侍魏,而先父乐毅为中山国旧臣,后受赵父主(赵武灵王)知遇之恩而为亡故国中山的赵邦效力;沙丘宫变后,先父乐毅出走到了燕国,成为燕将,伐齐之后再做赵臣――可是最终还落得个郁郁而终的凄凉下场。

    这是什么原因呢?正是因为乐家终究不是一国宗族武将,得不到其国之君全然的信任,到头来只有为人走狗而烹。现在兄长乐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