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平原骑战攻对攻(上) (第2/3页)
到一箭开外的赵骑。 到了这个距离之上,双方骑兵都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不论前面的是何种洪水猛兽,他们只有硬着头皮向前冲去。
再进半箭,楼烦重骑已经可以清晰看到对面赵国骑兵的面孔了,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他们感到自己正在面对一支自己从未遭遇过的强劲敌人。
楼烦重骑队的成员个个都是草原上的好骑手,皆是经验老道之人,在他们的记记忆之中,对与他们打教导的中原骑兵的印象大约都是如此:
他们西南面的秦国骑兵身穿薄薄的皮甲,使用着只能在临战之时发射一次的弩箭;当他们射过一轮穿透力极强的弩箭之后,便用一种叫作秦钩的弯刀攻入被射得一片混乱的敌阵,与敌军进行近身格斗战,或者是骑着胯下战马,迅速脱离与敌人的接触。
而南面的赵国骑兵,或者说是楼烦人记忆中的赵国骑兵,与草原上的骑兵相似,主要是用射速明显高于秦人弩箭的,而在射程、与杀伤力上略逊色一筹的角弓做战;当然,与草原骑兵不善近战(或者说尽力避免近战)不同,赵国骑兵身穿铜、皮之类材质的铠甲,使用长剑作战。 在他们占据优势兵力时,用角弓解决战斗,在他们居于劣势之时,便拔剑出战,与敌军混战在一起。 而楼烦人正是学习了赵国骑兵的这种战术,并发展出了纯粹用于冲击和混战的重骑兵(无马蹬)。
再说要东面的燕国。 燕国骑兵的起家,是因为一次赵国的内乱(沙丘之乱),很多赵将流亡到燕国后。 带去了赵国的骑兵战术。 在这个基础之上,燕国发展起了自己地骑兵部队。 他们在战术上与赵军相同,只是在为燕国力不如赵国,所以骑兵多不穿甲,但数量上要多于赵国――这一点倒是与多数草原部落的骑兵相仿。
可是迎面冲来的赵国骑兵却与楼烦重骑们这前秘见识过的骑兵完全不同。
先不过赵骑的胸甲护胸、扎甲护膊、护腕只是从部落中的游商们口中听说过,心中大概有个概念,所以也不是很惊奇。 可是赵兵所用武器。 着实让楼烦重骑的眼睛一瞪,心中发慌。
只见冲向楼烦重骑地赵骑前队骑兵。 个个手执一柄刺风长矛,直端端就冲了过来;那长矛看起来有三人身长,虽不如阵战用的夷矛长,比中原步兵格斗所使用地酋矛要长出来不少;一看那反射着点点阳光的尖利矛头,就是用来击穿甲胄的利器。
当然,楼烦重骑心有余悸之余,却不知道这种兵器叫做槊。 是一种长度界乎于夷矛和酋矛之前的硬杆长兵器。 此物本是后世那些拥有马蹬的真正的重骑兵们的主要冲击武器;现在,它们被赵括从梦境中“拾起”,用来对付楼烦白羊王自鸣得意地原始重骑兵。
先前被赵国骠骑兵的弓箭攻击之时,楼烦重骑还在心中感到一丝快慰:他们以为向他们狂奔而来的是赵国旧式的骑兵――这样的骑兵显然不是身穿重甲,胯骑高头大马的他们的对手;当然即便是与他们一样的传说中地赵国重骑兵,因为在数量上只及他们一半不到,他们已可以用长剑与马蹄所组成的洪流把他们淹没。
可是他们现在要面对的是一支使用长槊的赵国车骑兵!
还容不得楼烦重骑多想一下,赵骑的长槊便刺向了他们的身躯。
楼烦重骑兵毕竟是他们地白羊王千挑万选出来的精锐之士。 他们接下来的表现,还算是对得起草原勇士的称号。
虽然楼烦重骑兵已经想像到了被长槊洞穿身体会是怎么样的痛楚,可是他们依然把长剑举过头顶,直向赵骑而去。
可是手臂加上长剑的长度,也不到一个人身长,而赵国车骑兵伸向前方的长槊却有两人身长;楼烦重骑兵们徒劳的举剑。 虽然不缺乏勇气,却有显得是那么的愚蠢与无力。
长剑还没有触到槊杆,更不要说赵国车骑兵的身体,它地主人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