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二章 双管齐下天下家(下)  东周末年有战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六十二章 双管齐下天下家(下) (第1/3页)

    第二百六十二章双管齐下天下家(下)

    多亏赵括这段时间如大禹治水一般的用心引导,还有吕不韦本人在官商两道的所见所闻,使他渐渐意识到了做为控制一地一方经济命脉的大商人而非朝中大员的种种好处:只要做到如邯郸郭家、卓氏那样的富贾一方的显赫大商平水,就可以躲在幕后,利用自己手中所掌握的强大财力,来影响朝中官员,使他们在施政之时,做出对自己的利的政策,甚至于利用抓在自己手中的朝臣们的种种把柄,来左右朝中局势――如此的影子大臣,比那些自感伴君如伴虎,成天自危,担心哪一天被君王们要了性命的朝廷重臣、国之肱骨们要好过多了。

    再说了,聪明的吕不韦在前一段时间之中,与赵国朝廷的达官显贵的一次次交往之中,从平原、建信两君的例子上看出:一人即富且贵,除非他是一国之君,否则势必招来他人的嫉妒暗算――就算是一国之君,在这战乱之世,要是遇上个国破家亡的……他吕不韦本身就是数百年前的弱小国家吕国的遗族,自然从家中长辈那里听来过没落王孙的悲惨境遇。

    吕不韦在心中把这笔帐一算,于是拿定主意,生出新有野心来:先求个富可敌国,然后再图对朝政施加影响,既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又可即时全身而退,过上无冕之王的逍遥生活――这何乐而不为之呢。

    吕不韦暗自觉悟道:要想成为如先贤管子(管仲)、子贡、陶朱公(范蠡)这样有名有利的商道人物,而留名清史。  就要有足够大地财力,才可能成事。  可现赵括却说民间自由贸易,言下之意,就是要在边地引入竞争,把已经被赶出边地贸易体系的那两家邯郸名商,甚至于一些默默无闻的小商小贩回流边地,不让他吕不韦一家专美――这自然是损害了他这个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的官家商人的利益。

    口头上虽然还是自谦为“在下”,也对赵括表现的恭敬。  可心中已经欣然接受“吕公”这个在数百年前,还只能是诸候大王才佩得上的称呼地吕不韦,面对赵括与虎谋皮的暗示,他能不给赵括急吗。

    战国之时,就是这样一个朝气与野心十足地时代,人人心中皆是如此。  国人虽然已经开始自称为在下、奴才,可是心中却时刻不忘有朝一日成为主人。  决非后世的文武百官虽自称大人,其心里却是对小到上峰,大到帝王唯唯诺诺,奴性十足,自甘人下。

    像秦赵这样的强国宗室,祖上一个不过是周王的马前卒或者是饲马奴隶,却能奋发图强,成了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大国上邦;而一个名将贤臣出生不过奴隶、庶子的例子更是一把抓来。  比比皆是――正是给了当时之人一个“以下克上,以贫至贵”的好实例,激发着世之人昂扬向上地志气……

    当然,这种朝气蓬勃,人人皆有或多或少的野心,并把这种野心赴诸于实际。  也给这个时代带来了血与火的战争,用金戈铁马与痛苦的泪水书写的历史……

    见吕不韦的言语表情之间,流露出一丝淡淡地抗拒与不悦,赵括并没有半点生气,反而是暗自高兴了一下:“看样了,这‘大秦名相’吕不韦现在是铁了心要在商道市场上打拼出一片属于他自己的天地了……我也不用旦心他被官职权力的虚名迷惑了心窍,干出祸害我马服家,乃至于赵国地事情来了。  ”

    毕竟是现在想要再次改革边地贸易制度的计划,触及了吕不韦的利益,而这位“吕公”这一趟邯郸之行。  可是为自己立下了汗马功劳――赵括不能说不赏反罚吧。

    他用食指略略指了一下吕不韦。  又开玩笑的语气笑言道:“都说商人重利少情义,看来吕公你这位‘义商’。  还是脱不了这个俗套啊。  我这还没有请你出资助我武装兵士,只是要你这个官家商人让利于人,你就这样了……”

    “大公子高义,从来就没有向我吕不韦要过一分一厘金银铜钱,在下心中当然知道。  正是因为如此,在下深感其恩,深受其惠,所以为大公子办事之时,才不吝惜钱财……”吕不韦虽然不会婆婆妈妈地向赵括一笔一笔地报销他这次邯郸之行,联络朝中大臣君侯的用度――毕竟这比起他从赵括所管理的边地五郡所得到地好处,不过是九牛一毛――可是面对赵括的一张笑脸,他却是感到好像是笑里藏刀,在方寸渐乱之间,立刻不合时宜地向赵括表起了功来。

    面对吕不韦的一张苦脸,赵括继续笑而不答,只是轻摇着脑袋,故作深沉地向这两口商人表达出“看看你那点了出息,一付小家子气的样子――算我赵括看走了眼……”的意思。

    吕不韦行商多年,察言观色的功夫自然比赵括更为高明,他一见赵括摇头,立刻知道自己言多有失,心中大惊片刻一之后,又恢复了他善于随机应变的常态。

    “看来大公子是给在下找到新官位了?”阅历丰富的吕不韦一改先前的皱眉愁容,挤出笑脸向赵括问道。

    “让你充当我的副使,先行打探东胡情况,这是你地正职,想来,你也是知道地了。  ”赵括点了点头,对吕不韦的机敏很是赞赏。

    “是,在下定竭尽所能,不惜倾家荡产,也不辱大公子使命!”为了挽回赵括对他地信心,吕不韦还不等赵括把话说完,就唱起高调子,再次表起了决心。

    “倾家荡产倒是不至于,反而……你会大赚上一笔!”赵括心里暗笑吕不韦看脸色下菜碟的市侩作风,可是口头上。  却又向他抛出了一个大利:“这回我要你做为我地副使,出使东胡诸部的同时,以官家府库中的余粮,向东胡人换回战马……要尽可能多,最好多收种马,以便我们边郡骑兵改进良马种。  这回你可是一点本全不出,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赚到了大头之后。  可不要忘记了出点小钱,助我在我新得的九原城西北有封地上。  开设铁矿铁场用――你也别奢不得这点子钱财,要知道边地的盐铁专卖之权,可在你吕公的手中啊!”

    “贩马?”吕不韦虽然敏锐地嗅到赵括扔给他的一是块鲜美无比地肥肉,可是在这新的任务与巨大地利益面前,他还是不知何从下口了。

    “对!”赵括点了点头:“东胡人的地盘上虽然也出产上等的铁矿,便其产量始终敌不过匈奴……这事情经过这大半年来的以铁换粮的贸易,乃至于走私都浮出了水面。  都是看天咱们的眼里的。  所以你先前力主地与那些和我们友善有草原部落的铁粮贸易,的确使我们赵国得到了稳定而上乘的铁矿石,可是又支付给了匈奴大量的粮秣――虽然起到了分划匈奴诸部,拉拢东胡各部的作用,可终究说了,还是在以粮资敌!”

    说到这里,赵括眼中露出了一点凶光,然后压着声儿再对吕不韦低语道:“这一计策有利有弊……”

    “冤枉啊。  在下献给大公子此计,完全是为了我赵国的长远利益着想啊!”吕不韦又是不等赵括把话说完,便竭力哭喊着,再向赵括表忠,向赵廷表义。

    “的确是为了我赵国地长远利益……只是来得太慢了,我怕时间……”赵括很想说起他估计长平之战的最多还有一年时间就要暴发了。  可是却不知何从说起,也不想多费唇舌向吕不韦分析秦赵之间可能的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  于是他把自己的阴忧一笑带过道:“我们在边地做得也算是有声有色,就算是朝中之人不心人嫉妒,只怕是如秦燕这样的大国也会变着方来找我赵国地茬。  所以我们要心中有数,早做准备,赶在他国动作之前,稳定北方边事,以即时应当天下不测……

    正是因为如此,当下我们才要改变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