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惊鸿齐飞退狼狈(下) (第3/3页)
月外有一圈红晕相映,晕外是一道青光。
两人低头默然以对,又轻声一笑……
再过两个时辰,便是草原之上凄寒清冷的下半夜了,此时薄雾渐起,很快掩住了已经渐渐西落的新月。
“起雾了,终于可以安心睡下了……这雾气怕是到了明天早上都不会散去吧――想来赵军是不会攻来了!”左谷蠡王营中,匈奴兵士也是望月而叹,面露笑容。
不过一会儿。 他们便回到帐中休息。 躲避这伤人身心的寒夜冷雾。
“起雾了,全军进发!沿着白天斥侯们用白石子标记地道儿走!”而在赵营这边。 却是有两、三百骑人马,不顾冷气侵入铁甲,雾水湿面,听着赵括轻声的号令,向北而进。
赵军的奇袭终于在紫山之骑们以身驱劈开茫茫夜雾之后,开始了!
***
赵括率领着紫山之骑,一路小路而进,只求不要有一人一马掉队,不求行军队速度有多快。
同时,为了行动起来悄然无声,所有战马的四蹄都用粗布包裹着,行走起来虽不说是没有半点声息,却也是如蚊蝇绕耳,动静不到,要仔细辨别出战马经至,至少要他们行进到不足对方一里的距离。
真到了这样的距离之时,只怕是匈奴人已经来不计拉弓搭箭了。
这样不算是,赵括领兵又行过大数数里,便把马头一转,再下令道:全军沿河而上!
本就是细细如雨地马蹄声儿,到了在汨汨地流水轻音的掩盖之下,便更是无声无息了。
这数百紫山骑士便入暗夜的魅影一般,静静地,缓缓靠近匈奴营地,仿佛要钻入匈奴兵士的梦中,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梦中噩影一般。
“大公子,河的对岸就是匈奴大营了!”李同向赵括报告道:“这些匈奴胡虏可真是会选地方啊,你看这里,河面虽然不宽,却是平静如湖,没有半点儿水声,本还指着利用水声盖住马蹄声儿,再近摸过一点的!”
“行了,我还指望着马蹄践水的声音,把他们给吓唬住呢!”赵括听李同这么一说,也开始仔细观察起了周围的环境起来。
果如李同之言,这里河面是要比他们驻扎的下游地方要宽阔平静地不少,再看周围环境,虽说有夜雾阻隔,看不太清楚,可是还是能看到近岸之处生长着茂密地芦苇等岸生植物――想来对岸一定也是生长着大量的高过一人地芦苇了。
“如果到了秋天,那必然是芦花纷飞如雪,禽鸟怡然自乐于草间水面,好一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境……”赵括免不了触景而发,又联想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了――只不过这一次,在水一方的“伊人”是所有男儿都想得到的武勋,而非真正的美人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想到这一句诗,赵括猛然想起了。
“大公子还真是有兴致啊,在这鸟居水泽之地,这么冷的夜,居然想到了诗经。 ”李同大大咧咧地朝赵括一笑,以为他的大公子又在平抚他们这些孤军深入敌前的紫山子弟兵了。
“你还记得那次雅儿姑娘说起的乞颜部落逃避匈奴人追杀之时,也是在这样的鸟居水泽之地做的事情吗?”无错不跳字。赵括问道。
“当然还记得,怎么,大公子您也想给这里的匈奴人给他来这么一手?”李同这回不笨了,就像是参与恶作剧的同犯小伙伴一般,露出一张满是坏笑地脸儿。
“对,反正都是要做的,不如我们再反声势做得大点,先吓他们一下!”赵括也是恶意地一笑,点起头来。
“先把马蹄上绑的布给我解了,现在只等天亮了!”赵括再说吩咐李同一句。
“好,好的……”李同把头一点,便去办事儿。
果然如缭子之算,当天明之时,雾已到了最浓之时,相距两个马身之外的人便看不清楚了。
这时,自然不是进攻的最佳时机――赵括这一方本就兵少马少,要是再在雾中冲散了,那可就是不要说杀死破营了,只怕是边只保都成问题。
等待,只有寂寞的等待……
又不只过了多长时间,只见蒙蒙雾气之上亮起了白光――太阳已经高高升起,这场大雾就要散去了。
“好,时候了!”赵括纵上战马,拔出长剑,高声下令:“兵士们,大声吼起来,杀胡虏了!”
“杀胡虏了!”雾气之中传开声声喊杀,直惊得芦苇草荡中的禽鸟四下纷飞,嘎嘎大叫。
这些马蹄之声,飞鸟乱鸣再传到匈奴营中,已经成了如雷之声。
本就是身上雾中,原本还是睡眼惺忪的众匈奴兵士此时已被惊得全无睡意。
虽是没有睡意,却又不是知是出了事情,只是听到对岸传来如雷似鼓的动静。
雾中的匈奴兵士们皆感到了一丝不祥,此时他们好像感到自己处于雷雨云中,那滚滚雷声将至,全便万道闪电,要把他们劈成碎片!
匈奴人都来就最是敬畏雷电,他们一听到这些声儿,自然就打起了哆嗦……
“赵……赵军杀来了!”突然雾气之中,穿来了一阵凄惨的叫声,将要劈击向他们身体的不是万道金光闪电,却是如天军袭来的赵国骑兵,以及他们的角弓所射利箭。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