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中) (第3/3页)
之地的物产累积。 再加上缓慢进行中的官僚体系的改革成较一点一滴的释放,就足以使赵国从军事实力与秦国比肩的强国进升为真正的足以统一天下地大国。
到了那时,以赵国的国力,就可以完全忽略比如匈奴、东胡,乃至于同为中原国有的燕国外力肘制与影响,一心一意与强秦争夺天下,来一场惊天动地的嬴姓赵氏的超级家族内斗――到了那时,就算是其中一方失败了。 便也能成为历史的英雄之辈,总比被自己被围困在长平,死于流矢之下好吧。
“至少不会让后世之人用‘至少赵括是站着死地,而不是跪着生’来平调、安慰我赵括的死灵吧!”事到如今,又经历了不少生死之事的赵括也豁达了许多,不再是只看重自己的生死荣辱。 马服家的兴衰,赵国的成败,而是更多的布局天下,华夏子孙的天下。
当然,赵括也不指望匈奴人、东胡人真能按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当真安分守己地听他的几句外交辞令,乖乖地罢兵三、五时间,他至少想通过今日地盟会来威慑综合实力更为强大地匈奴一方,使他们碍于赵国与东胡的结盟,而在一年或时更长地时间能不敢在赵国边郡生事。 同时又要用盟主的身份压制住伺机报复的东胡。 让他们不要在自己回师中原与秦国进行已经是山雨欲来的长平之战时,又在自己的后方与匈奴生出事端。
“马服君说得在理……只是我们……我们信不过匈奴人啊。 就算是我们放了这位匈奴的大王啊。 他左谷蠡王可以在君上的长剑之下向长生天发誓。 与我东胡诸部为善,可是他上面还有匈奴的左贤王、大单于啊。
马服君,你们赵国王上能保证能在他们匈奴自今日之后不攻我东胡吗,而你们赵国能在匈奴背信袭我东胡之时来及时来援我吗?”无错不跳字。一名身穿中原铠甲的东胡酋长冷言问道――从服饰上看,他的祖上显然是曾经横行一时的赵国骑兵军团的成员,听了赵国许下利益,为赵国厮杀的外族雇兵。
回顾过往之事,在赵武灵王时代,做为赵国强大的骑兵军团的一员,征战千里的东胡人还依稀记得他们曾经的共主是怎么利用他们的力量而扩地千里,可到头来却连块骨头都给他们这些鹰犬吃的。
东胡人虽然多为鲁莽之辈,可过去那些惨痛的经历还是让他们吃一堑长一智,凭赵括怎么吹得天花乱坠,就是疑虑重重,不肯乖乖上套。
眼见东胡人不见兔子不放鹰,用种种借口推搪明明就是对他们东胡有利可图,更能与赵国实现双赢的结盟之事,赵括也不着急;他早就了到会有一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绵绳的东胡酋首会给自己备上这么一道题目――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括才为他们准备了另一件可以让他们安心的大礼。
倒霉的匈奴左谷蠡王不光是战败被俘,还有被自己的手下败将东胡人奚落嘲笑,连当个“礼品”还是个添头。
“看来众东胡兄弟还是信不过你们匈奴啊……”赵括不马上回答那胡酋的话,而是转过头去对左谷蠡王黠笑一下。
“马服君也知道我匈奴虽是以部落氏族为根本,可那些真正掌兵的千骑、万骑之长的任命大权还是攥在单于和两位贤王手中的……在下……小人还真的不敢……不敢向众首领保证……”左谷蠡王胆怯地回道。 他还说的真是大实话――正是因为历代匈奴单于权力的增大而相对削弱了像他这样的部落首领的权柄,把匈奴塑造成一部破坏力巨大的战争机器――如今的他还真没有胆子欺骗在场的任何一人,他最知道草原人会用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仇敌。
“看来大家是信不过匈奴人,那我赵人呢?”赵括收回了笑脸,问了一句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话。
立刻,全场便寂静无声,只闻风声水起;众人皆是憋气红脸,气氛更尴尬。
“空口无凭,自然是信不过的!”赵括一言,干净利落地把这一层底子给揭了出来:“就算是我等携手登高台、告神明、斩白马、杀健牛也不过是做给人看看,将来谁要背盟违约还不是如吃肉饮酒一样容易得很。 ”
“马……马服君……”众胡酋连同左谷蠡王在内都骇目相向,直眼看着赵括,生怕盟会不成与赵国结下新的过节来。
“人心隔肚皮啊……这是中原的民谚……”赵括把话风一转,改口道:“信不过又怎么样呢?中原历年盟会之事还少了吗?哪一回不是盟书上的墨迹还没有干透,刻在灵骨上的血痕依然新鲜,会盟两家便兵戎相见了。
大家信不过我,我赵括也不会为此而责怪大家!”
听赵括这么一说,胡酋们便起了分化,有的点头称是把赵括当成了知心人,有的沉默不言、若有所思,或者就是连连摇头,为靠不上赵国这颗大树而闷闷不乐。
“我看还是给大家一点实在的东些吧――就像中原的农夫说的手上有粮,心头不慌。 不如我现在就给大家分一点‘粮’吧。
这一来是让大家安心,二来是向大家表示我赵国的与众东胡兄弟结盟,与匈奴修好的赤诚之意!”说着赵括把手一拍,让属下把真正的大礼展示于众胡酋之前。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