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清明雨夜 (第2/3页)
座老城那与众不同的历史。
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独自走在这条不知名的小巷中,他左手举着一柄油布伞。那把伞看上去很独特,散发着一种古韵,伞架是由竹子制成的,伞面并不大,张开后仅仅能够遮住这个人的身体,好在清明时节并没有什么风,否则打与不打伞可能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人的穿着很正式,一身黑色的西装十分笔挺,脚下蹬着黑皮鞋,但也许是一路走来的缘故。皮鞋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泽。
这个人走得很快,脚步也很疾,但踏在地上的动作却显得十分地轻柔,虽然也溅起了水花却听不到任何声音,看来这是一个既稳重又心细的人。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却时不时地回头看上一眼,仿佛在他的身后有什么人在追踪他似的。
长长的巷道安静异常,只能看到路灯照在雨中所反射出来的光,有些昏黄,又有些闪亮。这条路上,在这个时间走过来这么一个落地无声,穿著齐整却举着一柄古色古香的油布伞的人,这无疑给人造成一种视觉上的神秘感,即而却转向了恐怖。
穿过巷道是一个十字路口,路口的对边是隍都城市区内唯一的一家大型医院——鹤乌堂。
这个人来到了十字路口,他停了下脚步,似乎要思考些什么,而目光却扫向了四周。当他认为四面的街道上的确没有第二个人影的时候,他则把手中的油布伞向后抬了一下,目光便从伞底下投向了对面的鹤乌堂。
鹤乌堂在隍都中是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年代最为久远的建筑。
从外观看,鹤乌堂就象一个大型的体育场,整体建筑的外墙壁成弧形,围成了一个圆。但进过鹤乌堂的人都知道,若从上向下看,将弧形的外墙拉直的话,这个建筑更象汉字中的“田”,因为在院里面成直角的有两列房子,将这弧形建筑的中央分成了四个大小一样的扇形空地,更让人感觉奇怪的是,这两列房子并非正东正西或正南正北,而是偏向的,一列东南方到西北方,一列则是东北方到西南方向。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鹤乌堂的四个门自然分别设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但到了夜里一般只开北门。
据说鹤乌堂的前身是关押重要犯人的地方,凡是被关到这里的人肯定都是死刑犯,四块扇形的空地就是执行死刑的地方,而且死法各不相同。东边的空地上曾有一棵古槐,横出的枝杆正好实施绞刑,也许由于在这棵树上吊死的人太多了,所以槐树长得格外粗壮,当然在隍都城变为三不管地界的那段日子里,这棵古槐便被人砍掉了,只剩下一个半截的树桩,粗壮而坚实。
南边的空地上有一口井,深达数十米,却十分地窄小。犯人被扔到井里然后再投下十个百十来斤的麻袋,直至最后被活活压死。这种死刑名叫囤刑,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