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少了一点念力 (第2/3页)
综合研究太极拳法的时候,发现各种古籍,不止一次提到过:先练形后练气的话。
    练了几年的形,套路是熟的不能再熟了。至于怎么去练气,他就有些茫然。前世里,众说纷纭,而现存的那些太极大师们,也少有练气很好的大师,因此谁是谁非,他也不知道怎么去辨别……有说:用吐纳来引导内在的气息,通过采补外气,站桩来鼓动意气;有说:以心行气,平衡阴阳,练丹田气;有说:在练拳时,拳,息,气合为一意,意力足,气便生,此气便是内力。
    其实他比较偏向于更为科学一点的现代研究说法:科学的观点是,内功就是寸劲,即在极短的距离内,尽可能地爆发出极大的爆发劲。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从身体的结构说起。身体发力的最原始的发出点是肌腱,而肌腱与骨骼和神经,是直接相连的,离身体越深层的肌肉稍微一动,就能带动浅层肌肉大幅度的收缩运动。
    这么一分析下来,那内功就是如何在极快的速度之间,尽可能地多地调动肌腱深层部位的运动。
    这里面还有许多问题困扰着他……比如说:如何能有效地做到最短的时间内调动肌腱深层部位的运动?仅仅是有效地调动外层肌肉,那只能是硬气功之类的范畴;比如说:真要是调动了那么大的力,按照物理学的反作用力原理来说,自己也将承受相应大的反作用力,这岂不是伤人一千,自损八百?
    比如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利用一些技巧,通过力学的原理,结合人体的结构,把力发到极致?
    这所有的问题,都是他想要急于找高手研究的原因……只不过此时的李技,听完他讲述的太极拳法时,早就进入了呆滞的状态。
    以李技的武学程度,在听到他把后世总结的那些精义一一说来的时候,早就认识到这些精义的可贵之处了。
    李技绝没有想到,在这个朝代,被各门派视为珍宝的武义要诀,会被眼前这位三爷,顺口就说了出来……如果不是自己见识也算广博,否则三爷说出来的话,他大半是听不懂的……这一下,他就是想轻视三爷,只怕也是做不到了。
    收拾起小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