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出卖赵允 (第3/3页)
吴台铭求证了一番,才提笔把相关的内容填好……吴台铭接过去后,眼睛一扫而过,像似根本不留意苏三的字一样,其实早就把苏三的字,与信里的字比较了一番,倒是笔法迥异,不出什么破绽来!便提着笔签了自己的名字,用了印,才递还给苏三道:“行了……好好保存吧!这是四品的告身凭,五品与三品之间的职位调动,以后只需门下省里出敕牒便可!只有上了三品,才要重新册授!以后子孙入仕,这个也是用得着的,不可遗失了……”
    这个凭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个身份证!
    只不过大封朝,多数人是没有身份的,除了官员与和尚,有这个特殊待遇之外,其他的人,都没有身份!
    正是由于没有身份,所以平民百姓只能在居住地走动,不能远行!否则被官府抓到,是要当流民来处置的!实在是要出行,没有身份的人,都要得到官府的准许,并且开具路引……封朝的保甲制度,算是控制平民流动极有效的手段!一旦当地的居民,故地离开了原本的居住地,保甲长就会把情况报到官府,官府会第一时间记录在册,并且四处缉拿!
    因此,正常的居民,是很少流动的……不过,封朝人口少,统共才二千多万人口,分布在这么大片的土地上,官府就算要管理,也是极有难度。倒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让逃犯,凶徒可以在官府的管制之外存活!
    有时候碰上大灾之年,流民乱起,有些犯了案的人,便混进流民里,等官府出告示安民的时候,就可以重新混个新的身份,这种事情在封朝是极多见的……更有骇人听闻的事情是:强盗匪人劫杀了赴任的官员,得了官员的官凭告身,冒名为官十余载的,都没有人发觉。这也折射出封朝的人口查勘机制,存在着许多漏洞。
    后来,封朝对抓到的犯人,用了刺刑,在额头上用刺青明示犯人的罪行!这种手段,算是极大地压制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总的来说,官府要硬行抓起人口管制的话!没有身份,那便是寸步难行的!
    只是官府也不会吃饱了没事情做,去做这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罢了……把自己的身份证装好,苏三辞了吴台铭。出了吴相的屋子,他也并没有与厅里那一众的官员说话,而是急急地走到政事堂里,在值堂官那里,递了请见皇上的牌子,专心坐在堂下候旨接见……不一时,宫里头便有旨意过来,着他即刻入宫……他这才跟着小黄门,一路进了灵星门。
    进了灵星门,才算是真正地进了禁内……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