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旧闻 (第2/3页)
现在见沈幼瑷不怪她,她的心中有欣慰,也有一丝难过,孟老夫人凝望着沈幼瑷,眼神里带着怜爱道,“总是外祖母有了私心,你就算怪外祖母,外祖母也明白。”
沈幼瑷摇头道,“魏国公府养育我成人,这也是我的一份责任,可是父亲的意思,我现在还不明白。”
孟老夫人听她这么说什么都明白,无非是沈齐安不想站队,尤其在经过除夕夜的事,恐怕全宁候府也很难说。
孟老夫人想到这件事,一时间,眉头紧皱,像是突然之间老了几岁一样,德妃曾经是她最引人为傲的大女儿,可是没想到却出现了这么大的一个纰漏,她虽没有亲自去朝和殿但也听严氏一字不落的对她禀告,在她的眼中,这一个栽赃嫁祸明显都是漏洞,贤妃把太子的死嫁祸到德妃身上,德妃要是对圣上服软些,圣上也不会那么愤怒,要不是这事后来落到定北王府的小王爷手中,德妃现在还不知道是个什么结局了。
。德妃这些年掌管后宫,贤妃虽每次同她争斗总是占了下风,但也不能就如此小看她,而德妃这些年是越发膨胀,特别是对着一个皇帝时,德妃和六皇子也太欠妥当了,无怪沈齐安会犹豫,比起贤妃能布下这么一个阴谋陷害德妃,但德妃同六皇子的反应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特别是六皇子,要想爬上那个位置他还是太嫩了。
沈幼瑷见孟老夫人脸色一下子就变的难看许多,过来扶着孟老夫人道,“外祖母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孟老夫人罢罢手。勉强笑道,“我这身子骨硬朗着呢,你说的不错,这事不能我一个人拿主意,总要想办法去问问你的父亲,还有全宁候府,看看他们是什么意思。到时候再提吧。现在最要紧的是你姨母的事,不知这七天后,会是什么结果。你姨母在宫中这么多年还是那个脾气,无怪她这次跌了这么大一个跟头。”
孟老夫人见沈幼瑷知道她的意思,有些话也不瞒着她了。
沈幼瑷双眸微闪,想起李暄在朝和殿的表现。又想起李暄特地留下的那张纸条,便安慰道。“外祖母为姨母担心,我在朝和殿见到的定北王府的小王爷可跟传闻中的不一样,也算是个公正之人,再说他也算是舅母的侄子辈。总不会同那些人同流合污陷害姨母的。”
她这话一半是用来劝孟老夫人的,她自己的心中也是直打鼓,对李暄豪无把握。
孟老夫人听见她这么说也想起来了。也有了几分精神道,“就是你舅母堂姐的儿子。我当年可是见过严王妃,那可是个英姿飒爽的好女子,若是她的儿子品行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关于严王妃,沈幼瑷也从全宁候老夫人听过类似的话,她们都对严王妃赞不绝口。
沈幼瑷自然也是跟着安慰几句,突然想到一件事情道,“当日我从姨母的景怡宫出来的时候正是莲心送我们去朝和殿,我那时见她脸上不仅细细装扮过,跟素日大不相同,我以为她只是因为是个喜庆日子,才会这样,没想到原来莲心竟然抱了必死的决心也要陷害姨母,我那时要早发现不对,也可提醒姨母。”
她说着,一双明亮的眸子也不由露出懊悔之色。
孟老夫人听到她提起莲心的名字,嘴唇紧紧抿着,手中拨弄的佛珠速度也加快几分,过了半响,孟老夫人语气里才带了一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道,“这事不怪你,娘娘连自己身边的人都看不住,出事之后,一味的向皇上顶撞,以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
听孟老夫人对德妃有些不满,沈幼瑷没有开口,过会儿,迟疑道,“我那时见莲心耳边戴着的那对珍珠耳环竟然是二十多年前的款式,莫不是那时候莲心带进宫中的,怎么不见她以前戴过。”
这件事莲心是个关键,若不是莲心最后临死前说的那句话,德妃也不会成为疑凶。
可莲心到底对德妃怀着多大的恨意,才会在不惜以一切代价,只为让德妃的罪名成立。她也是听说过莲心对德妃是忠心耿耿,连身体上的毛病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