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第七十五章 多方调兵北上抢粮 三人联手南下开矿(一) (第2/3页)
“不知淮北王如何能挡住胡人?”
“我自到淮北后一直在练兵,如今已经做好了与胡人一战的准备,正要在今年秋天收复失地,驱逐胡人。”司马十七郎笑道:“前些天尚家大公子来淮北大营,我已经邀请他局时一同出兵,建立功业。蒋将军既然来到淮北,便替我将一封信带给尚将军,我正要请尚将军与我一同北上会猎。”
尚爽早已经老迈,根本不可能再带兵出征,伴随身体的衰弱,他的胆子也越来越小,不管对来自哪一方面的威胁,他更多的选择退让。司马十七郎想也不用想就知道尚爽一定不会接受自己的邀请。
但是尚颉和蒋歆呢?他们肯定不会看着尚喆带兵出征取得战功,司马十七郎就是想把更多的尚家人马带到北伐中去。
至于他的目的,倒不全是想让他们帮忙打击胡人,尚家军作战的能力根本不行,他们不是胡人的对手,司马十七郎背地里对卢八娘说:“他们能帮多少忙我也不指望,我只是想把他们调出尚家大营,免得我出征时他们对淮北军大营造成威胁。”
司马十七郎出征的计划是早就制定了的,以胡人武力之强,他一点也不敢轻敌,于是便打算将淮北军绝大部分的精锐都带走,但是留守大营肯定会非常空虚,而就在大营西边的尚家就是潜在的隐患,于是司马十七郎便决定将尚家的主力也带到北边,这样就能使留守在大营中的卢八娘不必一心二用,专心秋收。
卢八娘再一次感觉到司马十七郎和思路与自己很不相同,攘外必先安内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是自己,可能会先将尚家拿下再出征,又或者减缓北伐的步子,可是司马十七郎却用这样的方法将尚家的军队带到北边,既不让他们对大营造成威胁,又能得到尚家的助力。
“真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啊!”卢八娘赞叹了一声,“尚喆是答应了,那么蒋歆和尚颉怎么样呢?”
“虽然蒋歆说还要回去禀报尚爽,但我觉得他们一定也会按时北上的。”
卢八娘也赞成他的分析,“兄弟争权,更要争民心向背,且不说尚家与胡人早就结下血海深仇,只说尚喆北上,尚颉若是不去就输了,如果他对淮北军大营起了不该有的心思,那他一辈子都在道义上站不住腿,如此看来他一定也会北上。而尚爽呢,两个儿子都要北上,自然也会有看看两个谁更强一些的想法。”
“陶耀光那里,过些天我也会送书信邀他一同北上。”司马十七郎告诉卢八娘。
书信是一定要送的,这是表明态度,至于陶耀光是不是出兵倒不是重要的,陶家所在的雍州距离如今的淮北军大营相隔不过数百里,按司马十七郎的计划,他是想直接打到雍州的边界,到时候他们自然会见面。
“这些日子我会加紧练兵,其余所有的事情就只能交给你了。”司马十七郎摸了摸卢八娘凸起的肚子,“你只要将政令收为已用,所有细务都一一分下去,千万别过于劳累。”
“你只管安心练兵,所有军需物资我早已经有了安排。”
高速首发浮生小记最新章节,本章节是第七十五章 多方调兵北上抢粮三人联手南下开矿(一)地址为
...
实力决定结果,尚喆熬了些日子后终于熬不下去了,腆着脸在比他小十多岁的司马十七郎面前哭了一场,“继母不慈,离间父子之情,喆在尚家已经无立锥之地了。”
按司马十七郎的思想,尚喆是尚家的嫡长子,有功无过,尚爽焉能无故废立?若是过去,他一定会热情地帮尚喆想办法,如何能自保还要忠孝两全,可现在司马十七郎明知尚喆说的是实话,但是故意摇摇头表示不信,“尚将军当年曾与我一同平叛,英明睿智,岂能糊涂至此?”
尚喆总不能说自己父亲的坏话,于是只好又大哭起来,“若王爷不顾,喆死无葬身之地矣!”
人是不断成长的,一件件事情发生过,特别是薛家坞堡的事件后,司马十七郎原本极光明磊落的性格也渐渐变了不少,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为了淮北军能够生存下去,他不得不使用更多的计谋心术。因此摇摇头说:“此乃君之家事,尚大公子还是不要在外人面前提及才对。”
“尚家的事哪里只是家事?”尚喆抹了抹泪说:“淮北这边支持汉家衣冠的也不过数家而已,如果尚家先内斗一场,岂不是汉人痛而胡人快?那我宁愿从此在淮北王手中当一名马前卒,征战时死在胡人之手。”
“当年诸葛丞相曾为境遇相同的刘琦公子出谋划策,让他带兵在外得以保全,尚大公子为何不师从呢?”司马十七郎轻松地拿了蜀汉时的典故来回答他。
尚喆岂能不知刘琦故事?只是刘琦带兵在外也没得好结果,诺大的家业归了异母弟,不久便一病而死——而且谁知道他倒底是不是病死的呢?
当然话不能这样说了,尚喆此番前来的目的是想谋得淮北王支持他,继承父亲的刺史之位,而淮北王表明根本没有支持自己的意思。尚喆苦笑了一下,他已经错过最佳的时机了,半年前淮北王刚刚渡河时,若是他能来结交,没准儿还能订下同盟,但现在淮北王明显不愿意帮忙。
再想到继母谋划着将妹妹送进淮北王府,而淮北王既没答应也没拒绝,尚喆心中就更加七上八下,腿一软就跪了下来,“王爷,我好不容易借着来见孟右军的名义出来,求王爷救我!”
尚家的事司马十七郎早打探清楚了:尚爽想废掉嫡长子确实不是空穴来风,而且也并不是全无道理。尚喆的异母弟弟尚颉虽然只有十四岁,但却聪颖异常,生得虎背熊腰,武艺高超,又兼他的亲舅舅蒋歆一心扶持,如果再加上淮北军的支持,尚喆确实前途不妙。
况且尚颉年幼,尚喆年长,此消彼长,尚喆就快到走投无路的境地,只能求助于淮北王了。司马十七郎任由尚喆恳求了几回,觉得到了合适的时机,便让人拉起了他说:“你虽是尚家的嫡长子,你父亲哪里会不重视你?只是你一直没有承担起嫡长子应该负担的责任。”
尚喆心里并不服气,他从小跟着父亲鞍前马后也立下不少的战功,又一直帮着父亲处理尚家事务,从未行差踏错,如何不应该接任尚家的家主呢?但他不敢直接反驳,便问:“请淮北王指教,我应该如何才能算是担起嫡长子之位的责任呢?”
“尚家处于淮北战乱之地,并不同于普通世家,如果尚大公子以为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